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5月28日,當我們的車子駛進商丘市寧陵縣縣界時,記者立刻被車窗外的風景所吸引。在鄉村公路兩側,不時地會看到一個個紅頂白墻的配電房,“國家電網”的綠色標識在白墻上格外醒目,遠遠地還能看到一個個小郵筒般的建筑物分布在一塊塊金黃色的麥田間,沉甸甸的麥穗微微低下了頭,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
為了回顧“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實施以來的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和總結工程建設中的經驗,確保示范工程6月底前全面竣工,當天,河南省“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河南商丘召開,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大河報等省內主要媒體記者紛紛前往參觀。
據講解員介紹,河南省寧陵縣70%的耕地為薄沙地,年降雨量不足600毫米,當地老百姓形容為“雨過地皮干,全靠天吃飯”。去年,該縣開展了“農田機井通電”工程試點工作,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導,電力企業實施,受益群眾積極參與、投資投勞”的建設、管理、融資和維護模式,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和稱贊,目前,示范工程已全部竣工。
在寧陵縣程樓鄉前張村一塊即將收割的麥田前,河南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許伯通接受了記者們的采訪。他說:“‘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的實施將大大提高我省糧食生產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有力保障,有助于國家糧食生產穩定增長戰略的順利實施。該工程完工后,我省農民負擔將大大減輕,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農民安全用電得到保證,同時促進環保和節能減排?!?關于“農田機井通電”工程下一步建設問題,許伯通說:“目前,示范工程涉及的一些地方政府相關的配套資金及措施還沒有到位,這些資金缺口,是省電力公司單方力所不能及的,這項‘惠農工程’還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社會和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才能夠順利實施。”他中肯的話語引起了在場各方的思考。
通過采訪,我們得知,在我省,正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分享到“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竣工后的喜悅。今年,省電力公司黨組多次研究部署農業排灌電網建設問題,確定了“井井電灌,畝畝增收”的工作目標,并將此項工作作為今后幾年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納入公司發展戰略。3月11日,在許昌市襄城縣汾陳鄉大磨張村,我省全面啟動“農田機井通電”示范工程。該工程共涉及17個省轄市、93個縣,概算總投資4.6億元,將建設配電臺區2378個,涉及井數23710眼,耕地133萬畝。目前,已有鶴壁、濮陽、商丘、焦作、開封、安陽、洛陽等7個省轄市提前完成示范工程計劃。
截至5月20日,全省已累計完成投資3.9億元,累計建成配電臺區1920個,覆蓋2萬眼機井,受益農田110萬畝,占示范工程計劃的85%,已建工程在全省小麥保墑澆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促進了我省今年夏糧豐產豐收,預計示范工程在6月底前全面竣工。
隨后,記者們紛紛走進田間地頭,參觀農排相關設施建設情況,程樓鄉前張村村民王振海還拿出IC卡為我們現場演示澆地的便捷。“現在用電澆地方便多了,省時省力還省錢!”“不光是方便,而且用電也安全了,改造前,地里到處是私拉亂接的線路,安全隱患大,現在有統一規劃的地埋線,用著省心多了!”…… 聽說記者們來采訪“農田機井通電”工程實施效果,村民們紛紛圍上來,爭先恐后地說著該工程給他們帶來的實惠和喜悅。(凌瑋 王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