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蕭山供電今夏用戶報修工單同比下降44.8%
“已抵達曹家橋社區,確定為低壓總保故障,并已向用戶說明情況,預計20分鐘后恢復供電。”8月11日早上9點,在接到配網搶修指揮平臺發來信息的10分鐘后,蕭山區供電公司蜀山供電服務站工作人員已來到曹家橋社區。
快速的監測和響應,在半小時內迅速排除了故障,這是蕭山區供電公司今年推行的搶修“主動style”。統計顯示 6月1日到8月7日期間,該公司共收到低壓配電用戶報修工單4871張,比去年同期下降44.8%。
開啟“推理模式”,主動搶修“來無影”
“初步研判勤聯A461線裕民村7號公變配電柜低壓開關跳閘,請瓜瀝供電所馬上落實人員處理。”8月11日晚上9點,一條消息從24小時值班的調控分中心配網搶修指揮班出發,迅速地調動了一支小分隊前往位于黨灣鎮的設備地點,并在10分鐘內排除了故障。
這樣的“未聞先動”,得益于蕭山區供電公司借助于智能平臺的“推理式”主動搶修。當晚,該公司配網搶修指揮班首先接獲來自黨灣鎮勤聯村和裕民村兩名低壓居民用戶的故障報修,并得知存在多戶故障現象。通過智能監測平臺,定位了兩名報修客戶的電源點均為勤聯A461線上的裕民村7號公變,且系統顯示公變運行正常,但是供電負荷較一小時前有明顯下降。收集到上述信息后,配網搶修指揮班迅速與調控運行班會商,合理“推理” 7號公變配電柜低壓開關異常,并迅速向所轄供電所發送人員調度指令。
“我還在家里找手機,想打95598反應情況,電就已經來了,簡直就是神速。”看著又亮起來的燈,裕民村居民贊道。
據了解,今年迎峰度夏期間,蕭山區供電公司借助于智能監測平臺開展“推理式”低壓故障研判413次,并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研判標準和會商制度,有效地加快了搶修響應速度。
進入“極速模式”,電網建設“強體質”
8月12日清晨,一道雷電伴著陣雨傾盆于蕭山南部。與往年不同的是,盡管大雨降臨,蕭山區供電公司臨浦供電所值班室里依然靜悄悄的,沒有急促的報修電話,也沒有人來人往的攢動。
這樣的平靜,歸功于蕭山區供電公司對堅強電網建設的大力投入。僅去年一年,蕭山區供電公司拆除南部地區兩座臨時變電站,投運110千伏浦陽變電站,解決了區域電網“卡脖子”的瓶頸,全年新增主變容量10萬千伏安,建設110千伏輸電線路27.44公里。在配網建設上,率先建成錢江世紀城配電自動化“三雙”接線示范區,新投10千伏配電線路36條231.11公里,新增配變容量56.80萬千伏安,同時全面推進轄區內160個村(社區)621條農排線路改造接收。
今年,蕭山區供電公司更是以提高供電可靠性為重點,為堅強配網建設“加速度”。全年計劃配電網投資2.56億元,安排建設改造項目75項,新出線路32條,重點解決負荷增長快速區域的供電跟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