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在清潔能源“三駕馬車”中,分量最重、貢獻最大的是風電,截至2015年底,山東電網并網風電場106座,機組4644臺,容量729.84萬千瓦,同比增長17.30%;全年發電112.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71%。
“跑得最快”的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截至2015年底,山東全省光伏發電容量突破100萬千瓦大關,達到112.80萬千瓦。其中,統調光伏電站35座,容量70.20萬千瓦,同比增長222.61%;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1145個,容量42.60萬千瓦,同比增長207.86%,其中居民個人項目845個。統調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駕齊驅,雙雙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這些光伏電廠全年發電量5.21億千瓦時,同比242.23%。包括垃圾發電廠在內的生物質能發電廠截至2015年底達到53座,發電容量為115.90萬千瓦,同比增長18.57%;全年發電量62.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02%。
風電和光伏發電共同的特點是“看天吃飯”,非常“任性”。電機機組2015年11月份最大出力為530萬千瓦,最小出力只有30千瓦,相差非常懸殊。對此,國網山東電力開發應用了新能源調度技術支持系統,能夠準確預測清潔能源發電功率。在摸清風電、光伏發電“脾性”的基礎上,國網山東電力在編制發電計劃時,優先安排新能源機組發電上網,做到了新能源發電的全額消納。
風電機組除了“任性”之外,通常遠離負荷中心,為了接納清潔能源發電全額上網消納,山東電網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地區電網規劃建設。以東營電網為例,并網風電機組容量79萬千瓦,大部分分布在北部的河口區,僅匯入220千伏學堂變電站的風電容量就高達55萬千瓦,而河口區用電負荷只有20多萬千瓦,當地消化不了。
國網東營供電公司調控中心專工盧斌介紹說,原先東營電網南北部之間聯絡比較弱,這些風電匯入學堂變電站后,只能通過220千伏車學線輸送到濱州電網,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了不少困擾。對此,國網山東電力全面加強東營電網規劃建設,于2015年建成了500千伏海口變電站、220千伏陳莊變電站,提高了東營北部的風電南送能力和當地消化能力,電網運行更安全了。
此外,針對光伏發電項目點多面廣的特點,國網山東電力優化并網流程、簡化并網手續,提高服務效率,做好光伏電源接入的規劃和管理,針對每個階段工作,制定業務節點分工時限表,明確參與部門及崗位成員,加強各環節協同銜接,實行限時交接、限時完成。針對存在并網接入障礙風險客戶,建立多部門參與的“集中會診”機制,全力消除客戶接入障礙。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