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村里用電設施老舊,低壓線路容易出現故障,電壓低,部分屋內空調不能正常使用,這兩年供電所的人為村里搞改造,如今居民和農業生產、水產養殖等用電充足了,還不用老百姓花一分錢,是一件大好事!”鶴山市雅瑤鎮洞田村村民代表說。
如今來到洞田村,可以看到村民屋外的一排排嶄新線路。村民們都反映,現在屋內電燈比以前更亮了,空調、冰箱、電熱器等家電可以安心使用了,而這些,都得益于江門市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的開展。“通過本次的農網改造,村里面的用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集體活動都越來越豐富。”鶴山市雅瑤鎮洞田村村長鄧沃逵表示。
10月12日,江門市召開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示范點現場會,集中展示了鶴山雅瑤鎮洞田村的改造成效,總結梳理政企合作經驗,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農網建設工作。同時,江門市政府與廣東電網公司共同簽訂了《江門市人民政府、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十三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過政企聯動,全面推動江門市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
撰文:吳煒圣 陳婷
政企聯動促共贏
農網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2月3日,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以補短板、調結構,促穩增長、惠民生。
3月25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會議,部署落實相關工作。會議強調,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是我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重要內容。
為做好電網升級改造工作,江門市政府成立了“江門市電網建設協調小組”,印發了《江門市電網建設協調小組工作制度》,出臺《推進電網建設項目綠色通道管理工作方案》一系列政策文件,組織江門供電局與各區、市政府簽訂《建設規劃屬地建設任務》和《加快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協議書》,大力推進電網建設,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多方努力、共同參與”的長效機制。
10月12日,在江門市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示范點現場會上,副市長許曉雄表示,各市區、各部門要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與供電部門通力協作,多措并舉,加快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作。
電網公司作為農網改造升級的主力軍,從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到江門供電局,層層動員,迅速落實。據介紹,按照工作部署,2017年底前,江門市將全面完成192條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建設任務;2018年底前,農網發展率先實現國家提出的目標,更好服務于江門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2020年底前,實現農網各項指標水平高于國家要求,全面建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現代化農村電網。
一場由政府主導、供電部門實施的農網改造升級大會戰正在江門各地全面展開。
精準升級農網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就地城鎮化”現象凸顯,更多的農村人口選擇在原有的居住地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已有電力設施漸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負荷需求。
區域發展,電力先行。江門土地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存在結構性不平衡。“鶴山、臺山、開平、恩平四市的土地面積約占了全江門市的4/5,但是供電量卻只占了不到1/2。這四市電網都屬于農網區域,屬于本輪農網改造項目范圍內。”江門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現在農村電網還存在著較大的不足,比如營銷方面裝備水平未能滿足現狀服務需求,像智能電表、低壓集抄等都還未得到全面推廣實施。同時,電網裝備還存在殘舊線路、桿塔、開關等問題,需更換以提高供電可靠性。”江門供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網配網還存在較多的重載公用線路、重過載配變、電壓偏低的臺區。而農網改造則是全面解決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低、電壓穩定性差及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地區用電瓶頸問題,提升電力普遍服務能力的農網改造升級工作。
今年2月以來,江門供電局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政府和南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專項工作部署,扎實推進各項具體工作。創新優化電網項目申報模式,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推進由村委會提出農網改造升級需求,經村民代表、村委會、鎮政府確認后,供電局統籌需求立項并實施的項目申報模式,堅持按需改造、嚴控改造范圍、合理利用舊物資原則,以重點解決低電壓、配變重載為導向,提高項目立項的針對性及可實施性。
根據《江門市“十三五”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規劃》,江門市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范圍包括鶴山市、開平市、恩平市、臺山市四個縣級市,農村電網供電面積7750.9平方公里,供電人口為266.03萬人,供電用戶為143.61萬戶,合計自然村1446條,其中中心村192條。按照規劃,2017年底前,江門供電局將全部完成192條中心村的升級改造任務,其中鶴山42條、臺山25條、恩平47條、開平78條。
打造農網新標桿
“目前,江門新一輪農網改造工作已經全面實施, 十三五 期間規劃投資28.56億元,其中農網基建投資18.96億元,重點解決農網臺區電壓不合格、設備重過載、線路殘舊等問題,提升農網電能質量和供電能力,實現城鄉電力均等化服務。”江門供電局計劃發展部工作人員左樞明說。
為全面推動農網升級改造工程,江門市政府選擇鶴山市作為示范點,“十三五”期間計劃投資7.19億元,以點帶面帶動江門市農網升級改造,滿足農業生產、水產養殖等用電需求。而鶴山市洞田村是其中的改造升級典型村莊。
洞田村隸屬鶴山雅瑤鎮昆東村民委員會,廣珠鐵路、江肇高速、糯扎渡輸變電工程等重大項目跨村而過。近年來,洞田村享受了土地政策帶來的紅利,新農村建設成果顯著,村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用電負荷高速增長,“十二五”期間用電量增幅達140%。為了滿足當地用電需求,鶴山供電局通過新增配變、更換殘舊線路,對農網進行升級改造。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成片改造原則,統籌配網自動化、計量終端等專業,落實網、省公司關于配網四個標準建設工作要求,將省公司配網標準設計成果應用作為主抓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配網標準建設。創新配變選址方式,突破以往農村配變限制在村頭、村尾的困境,通過敷設電纜,將箱變建設在農村中心,既不影響村容村貌,也大大縮短供電半徑,保證了電壓質量。”鶴山供電局計劃建設部主任侯維捷介紹。
據悉,洞田村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新裝315千伏安和200千伏安配變各1臺,新建改造低壓導線1.3公里,更換智能電表272戶,戶均配變容量達到3.73千伏安,電網供電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早在今年初,鶴山市制訂出臺新一輪農網改造方案:至2017年底,全面完成42個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到2020年,徹底解決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低、電壓穩定性差等問題,實現動力電入村,供電可靠率達到99.82%,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100%,智能電表、低壓集抄實現全覆蓋。
同時,鶴山市與供電部門簽訂了《加快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作協議書》,在電網規劃、建設審批、征地補償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屬地村鎮干部一線協調建設,全力以赴完成農網改造升級任務。
無獨有偶,臺山供電局同樣將農網改造項目開展到了前頭。自2016年國債第二批項目下達以來,臺山供電局半個月完成近50公里的工程查勘設計,同時,工作人員在將近4個月時間內起早貪黑,在日曬雨淋中跋山涉水,保障工程的按期進展。
經過不斷努力,臺山供電局成功將投資近6000萬元的配網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八成工程量,新建10千伏尾角、沙咀線也已經基本完成新立桿塔、鋪設線路等內容,其中10千伏赤溪乙、丙線還于今年5月28日成功投產,確保當地客戶在迎風度夏時的電力使用,獲得當地客戶的稱贊。
“這次供電局對白崗村的低壓改造非常好,村容村貌大大改變,得到了村民的稱贊。我們還給海外華僑寄送去了現在村居的照片,他們看到相片后非常高興,大力表揚供電局這次的低壓改造。現在我們村用電瓶頸基本上得到解決,村民小微雙創的想法也能更好地付諸實踐,特別好。”臺山市沖蔞鎮白崗村黨支部書記李健榮說。
提升電力普遍服務能力
隨著農網改造升級工作的全面鋪開,一條條嶄新的配電線路,打通了制約偏遠鄉村發展的動脈。新一輪農網改造完成后,江門市城鄉供電質量將獲得明顯改善。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市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規劃總投資28.56億元,合計新建及改造110千伏線路長度336千米,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長度684千米,新建和改造低壓線路長度約1022千米。
“2020年規劃實施完成后,全市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9%,客戶平均停電時間不超過0.79小時,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999%,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05千伏安,縣級電網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00%,智能電表覆蓋率達到100%,低壓集抄覆蓋率100%,各項指標都超過國家提出的要求,基本解決農村電網配電網低電壓及卡脖子問題,保障農村用電需求。”江門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江門供電局已完成697個中低壓農網儲備項目的可研編制,計劃總投資5.52億元,其中192條中心村的427個項目,安排投資計劃4.53億元,截至9月底完成投資3.47億元,完成率63.8%。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在鶴山、開平、臺山、恩平四市,各選取一個 中心村 作為示范點,以點帶面推進工程建設。”江門供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目前的規劃安排,到2017年底,江門市將全面建成安全可靠、結構合理、適度超前的農村配電網,實現動力電入村、戶均配變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可再生能源發電無障礙并網,全面解決農網低電壓、卡脖子問題,提升電力普遍服務能力。
此外,本輪農網建設將重點解決江門農村電網臺區電壓不達標、設備重過載、網架不合理、設備殘舊、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提升農村電網電能質量和供電能力,并提高低壓集抄覆蓋率,提升農村電網自動化水平以及提升農村地區營銷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本次農網改造范圍還包括南方電網營業區域內城中村、市郊、縣城、鄉村,即地級市市區之外的全部范圍,電壓等級為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目前各項工程已經進入實施階段,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項目實施后,江門農網電網指標將進一步提升,市民能切身感受到改造升級后帶來的好處。 來源: 南方日報(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