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埡鄉(xiāng)距彭水縣城60余公里,在2017年,被列為國家深度貧困鄉(xiāng)之一,國網重慶彭水供電公司農網升級改造讓該鄉(xiāng)最貧困的村大埡口村舊貌換新顏。70年前,破舊不堪的茅草屋已成為歷史的記憶,走進大埡鄉(xiāng)大埡口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電桿連結著條條銀線,把優(yōu)質的電流輸送到千家萬戶,紅墻青瓦,依山而建,矗立于翠綠群山間,傍晚的村莊,在璀璨的燈火掩映下,顯得格外美麗,見證了建國70周年彭水農網的滄桑巨變。
“我們貧困村日新月異的改變,來源于農網升級改造,充足的電力,帶動了扶貧產業(yè)發(fā)展,讓我們村摘掉貧困帽。”近日,大埡鄉(xiāng)大埡口村村長向福東說道。
電燈點亮村民新希望
大埡鄉(xiāng)位于黃家鎮(zhèn),是彭水縣最偏僻貧窮的鄉(xiāng)鎮(zhèn),共有冬瓜、大埡口、木訥、龍龜4個行政村,屬于國家級深度貧困鄉(xiāng)之一,其中,大埡口村是貧困人口聚居地,全村共有400 多戶村民,座落在大山之巔。“由于山高路險,交通不便,我們世代靠種植玉米維持生活,遇到天災,莊稼沒有收成,村里人就背上籮筐,到野外挖野菜過日子,人們都稱我們村為窮人囤 ...... ”年近90歲的大埡口村村民向國能回憶起童年,70年前的貧困生活歷歷在目,他凄然地說。
那時候,因村里不通電,家里沒有電燈,只能到山林里撿桐梓,炸成油照明,油煙直往鼻子里鉆,難受極了,聽說城里人不用油燈用電燈照明,好羨慕。村民向尚權說。
2004年,戶戶通工程,讓貧困落后的大埡口村看到了用電的希望,村民們得知村里要通電的消息,人人干勁十足,盡大埡村口位于高山上,立桿架線靠人力,當年電桿、導線、橫擔、瓷瓶等全都是我們村民用肩挑背扛,走幾十里山路, 盡管高山密林中荊棘密布沒有路, 但村里人想到能用電,熱情高漲,不分老少,全家出動和電力員工一道,在沒有路的高山上,開挖桿基、架設線路,安裝了一臺30千伏安的變壓器,在當年春節(jié)前,實現了戶戶通電,我們全村人過了第一個家里沒有油煙的除夕夜,有了電,我們村民集資買了一臺電磨玉米機,雖然省時省力,但由于當時全縣只有3個發(fā)電站,電力不足,電燈昏黃,電磨玉米機帶不起,只有等到深夜人靜全村人都熄燈的時候才能用,我們輪流排隊打磨玉米面,常常一周才能排到一次,加之總表計費,電費成本高,電費分攤多,每度電接近2元,我們全村人只能用15瓦的電燈,每月都要好幾十元電費,村民向國能嘆息地說道。
戶表改造供電服務優(yōu)
近年來, 隨著國家準許農民進入城市務工的政策實施,給貧困村的村民提供了謀生新機遇,大埡村的青壯年都紛紛外出打工維持生活,掙了錢,生活得到改善,買回“電風扇、電冰箱、電視機”等家用電器,隨著村民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原一臺30千伏安的變壓器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負荷需求,2014年9月,彭水供電公司對高山貧困地區(qū)實行農網改造,對原變壓器進行增容改造,增容安裝了一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當時,將矮小破舊的電桿更換為10米高的水泥桿,0.2千伏線路改造為0.4千伏線路,電線也換為35平方毫米鋼芯鋁導線,同時實行“一戶一表”改造。改造后,村民們有了自己的電表戶頭,再不用分攤總表電費了,實現了電費大幅下降。
“經過戶表改造后,供電公司服務質量更好了。”50多歲的村民李順,在2017年12月的一個周末的夜晚,家里突然停電了。李順給黃家供電所打了報修電話,才10多分鐘,電力員工就趕來我家來搶修,及時更換了破損線路,快速恢復了供電。“如果是從前,也許要等好幾天才能來修。”李順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笑容。
“現在電力服務真好,平時,檢修停電要提前通知我們,家里停電,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只要一個電話,電力工人隨喊隨到。”向福群說。談到電力服務,不僅向福群贊不絕口,而且每戶村民都有獲得感。
農網升級,助力脫貧致富
2017年,彭水縣大力實施貧困村產業(yè)扶貧政策,讓大埡口村外出打工青年看到了家鄉(xiāng)致富的新機遇,他們都紛紛回家創(chuàng)業(yè),開辦“養(yǎng)殖場、蔬菜基地、果園”等,帶動了貧困村“畜牧業(yè)、農副產品等扶貧產業(yè)發(fā)展。
面對扶貧產業(yè)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2018年,彭水縣供電公司投入811萬元專項資金,對大埡鄉(xiāng)實施農網升級改造,共新增變壓器15臺,總容量1600千伏安;新立電桿739基;新架10千伏線路全長10.15千米,0.4千伏線路全長 31.29千米,將原來的二線制線路全部改為4線制供電,裸導線全部換為絕緣導線,進一步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為該鄉(xiāng)脫貧致富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山里路寬闊了,電燈明亮了,有了充足的電,我們村的養(yǎng)殖業(yè)、畜牧業(yè)、農副產品如雨后春筍般顯現,扶貧產業(yè)經濟突飛猛進發(fā)展,在電力的支持下,我們村這兩年變化大,發(fā)展很快,2018年,村里人均年收入達到了2萬元....”大埡口村村長向福東介紹說。
“從前,我家野豬養(yǎng)殖場用電設備,由于電壓低,帶不起,我只好買了一臺柴油發(fā)電機,用電成本高,每天電費要150多元,幾乎沒有收益,現在,供電公司為養(yǎng)殖場安裝了專變,電能質量好,養(yǎng)殖設備可靠運行,每天電費只要50元,用電成本降低了,全年可盈利10萬元,今年,我打算再擴大規(guī)模,年收入可望突破40萬元....”,野豬養(yǎng)殖場負責人向尚權說。
“農網升級改造為扶貧產業(yè)發(fā)展注入強勁的動力,耕綠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才有了今天的發(fā)展,從前,村里只有單相電,電壓也不穩(wěn),抽水灌溉設備經常“停擺”,我們的果園和蔬菜基地,由于沒水灌溉,產量低,加之市場銷量不好,公司效益不理想,電網改造升級后,通了動力電,灌溉設備運行正常了,水果、蔬菜產量翻了幾倍,加之,彭水供電公司幫扶服務好,不僅他們的職工食堂前來購買水果、蔬菜等農產品,而且發(fā)動黨員、職工前來購買,還為我們搭建了電商銷售平臺,拓寬了銷售市場,“蜂糖梨、清脆李、中藥材、辣椒、西瓜、大白菜”等產品遠銷國內外,現在,我們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讓客戶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買到我們的綠色農產品,公司的生意越來越好,為貧困村民提供了100余個就業(yè)崗位,我們村能夠實現了脫貧致富,得益于電力幫扶。耕綠農業(yè)開發(fā)有限負責人向國中介紹說。
“電力充足,電熱水器、電視、冰箱、電磁爐、電飯煲不再是擺設,全都能用,而且我們墾甲農業(yè)基地,自從電壓穩(wěn)了,故障停電少了,我家生意越來越好,今年全家收入有望突破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