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店推行“氣改電”工程、民宿安裝光伏漢瓦發電設備、密集布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近年來,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積極推行電能替代項目,加快構建清潔高效能源體系,將綠色能源發展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如今,蘇州正以綠色能源引領“食宿游玩”新風尚,吸引八方來客。
“零能耗”,鄉村民宿展現“新顏值”
走進昆山周莊鎮“香村·祁莊”,但見由普通農村兩層小樓改建成的民宿屋頂,裝有新穎別致的光伏漢瓦。民宿主人介紹,這些“裝置”并不顯得突兀,相反還具有美觀、遮陽、發電三合一的功能,每天可以為民宿提供約40千瓦時的發電量。春秋季不開空調時,民宿每天正常用電量約15千瓦時,剩余的25千瓦時可以存入蓄電池或上網收益。“即使在冬夏開啟空調的兩季,地源熱泵空調和高效新風系統使得制冷供暖更加高效節能,也比普通空調耗電量少得多。”
“香村·祁莊”是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首批試點,已經不滿足于“電從網上來”,開始探索“電從身邊來”了。今年9月,江蘇首個“零能耗”民宿改建試點項目在這里建成投入使用,也標志著我國在建筑節能及能效管理方面的探索已開始向鄉村發展。
試點項目建設,供電部門責無旁貸。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啟動以來,供電部門以建筑節能、用電安全、綠色低碳、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住宅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參與其中,探索中國零能耗建筑的發展模式。
據測算,像“香村·祁莊”的試點項目,全年光伏發電量與日常用電量基本一致,可以基本實現自發自用電的“零能耗”。僅一幢小小的民宿,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12噸,減排二氧化碳10.21噸,減排二氧化硫0.31噸,減排氮氧化物0.15噸,減排碳粉塵2.79噸,相當于植樹300棵。
“氣改電”,古鎮餐飲煥發“新活力”
蘇州吳江區同里古鎮,游客來來往往,自然古樸與熱鬧忙碌相互交織。
“讓客人在店里吃上一頓地道的水鄉美食”是魚行街上“水鄉”餐飲店老板孫志豪的經營理念。連日來,同里古鎮街頭巷尾的餐館又恢復了往年的生機,孫志豪也開始盤算著如何彌補因疫情帶來的損失。
“趁著前段時間不忙的時候,趕緊通過網上國網APP申請低壓新裝用電,后廚用電代替明火,徹底打消了安全顧慮,火力與用煤氣一樣,炒出來的菜口感也沒有不同,我完全放心了。”孫志豪說,整條街上絕大部分餐飲店廚房都進行了工程改造。“如今,煥然一新的廚房間,不僅看上去清爽干凈,做飯、炒菜、洗碗、消毒、冷藏……所有環節全部使用電能,也讓我對未來生意充滿了信心。”
讓孫志豪更意想不到的是,他家的餐飲店,被納入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延伸低壓投資界面,助力小微企業辦電零成本”服務范疇。“這些一下子就省了3萬多元投資費用,同時通過精簡流程環節、加快接電速度,從申請受理開始至裝表接電結束,總共才花了一天半時間。”供電公司的貼心高效服務讓孫志豪心生感激。
同是餐飲店老板的顧平華,是同里古鎮首批“氣改電”用戶,使用一年多來感觸頗深:以往使用的燃油、罐裝煤氣和煤球,每個月的費用分別約為1000元、500元、200元,現在每日用電量20多千瓦時,一個月能源費用約540元。“綜合考慮淡旺季,一年下來可以節省費用50%。”
如今,在同里古鎮,“氣改電”一期工程餐飲店、旅游商店、酒吧、客棧等53戶用戶已全部完成,二期正在火熱推進中。
“零碳行”,新能源車引領游玩“新風尚”
上海人韓震輝,今年初購入一輛新能源汽車。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韓震輝攜妻兒著實過足了長三角短途“無碳”自駕游癮。他把出游第一站目的地設在毗鄰的蘇州。
新能源車如何解決開長途出市、出省的充電問題?細心的韓震輝在出行前就做足了旅游“攻略”。他通過國網“e充電”手機APP提前查詢發現,在“包郵區”早已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城際互聯。“這就解決了沿途行車持續充電的后顧之憂!”
同樣來自上海的徐偉,是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一名工程師,趁著國慶長假回蘇州老家看望年事已高的父母和親朋好友。“每次回家小住,都覺得家鄉越來越美了。”不僅如此,停放在許多地方的新能源電動汽車,讓他可以輕松帶上父母到蘇州周邊轉轉,順便吃吃“農家樂”,看看沿途風景,非常愜意。“趁高鐵、轉地鐵回家很方便,根本不需要開車回來。回來需要用車租個電動汽車也很方便。”
據統計,截至目前,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已建成城市快充站69座,包含直流樁556根;分散充電點36個,包含直充電樁177根。公共充電服務網初具規模,在城市核心區建成了2公里充電圈;建成15座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包含直流樁60根,實現蘇州境內高速服務區全覆蓋??梢哉f,在蘇州,車聯網和城市路網已實現高度融合。
今年1-9月,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實施電能替代項目785個,替代增售電量達2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了5.4%。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加電能替代項目,同時加強配套電網的建設和維護,提高供電保電能力。“電能替代是一種清潔化的能源消費方式,有利于減少大氣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通過具體示范項目,擴大民眾接受度,讓綠色能源走進千家萬戶,走進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