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市場準入大幅放寬,公平監管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五年來,對標先進地區一流水平、對照企業和群眾期盼,湖北先后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打造讓企業有獲得感、幸福感的發展沃土。
本月起,比亞迪襄陽產業園項目將進入廠房主體施工階段,確保今年年底投產。這個一期投資就達百億的大項目,從項目簽約到辦齊所有開工手續,用時僅33天。
比亞迪襄陽產業園項目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王明超:“為企業節約了大概2個月左右的建設時間,這主要是服務過程中,各個部門在協同平行推進。同時,運用了區域性統一評價成果。”
近年來,湖北在全省開發區、工業園區開展區域性統一評價試點,包括環境影響、文物保護、礦產壓覆等10個專題評價項目由政府提前進行整體勘探。企業拿地后,無需再自行委托評價,省時又省錢。
襄陽市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建設審批科負責人周學忠:“目前,我們區已完成轄區內三個工業園區的區域性統一評價,實現全域化覆蓋,可為企業節約資金數千萬。”
把營商環境作為產業發展的“鋪路石”,湖北先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黃金30條”、“25條措施”、“十必須十不準”等系列政策舉措,實施“清、減、降”專項行動。據湖北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調查顯示,92.7%的受訪市場主體認為“近兩年湖北營商環境有很大改善”。以通關便利度為例,今年1—4月,湖北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39.1小時、0.6小時,較2017年壓縮78.5%、97%,超額完成國務院要求較2017年壓縮一半的目標。特別是,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這項今年開始在全省推廣的新模式,讓貨物在運輸途中就可以提前報關,到了港口可以直接駛離。
武漢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胡誠:“難點在于我們海關和代理企業、碼頭公司之間,還有包括船公司之間需要進行一個密切的配合。保證各個作業環節無縫的對接,今年1到5月我們共辦理了‘船邊直提’526個標箱,‘抵港直裝’1178個標箱較往年有大幅的增長。”
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為目的,2021年以來,湖北還全力推進“轉供電”改革,把電價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位于武漢東西湖區的金香園食品產業園區,大部分企業用的是園區運營商提供的轉供電,每度電高出國家電網工業電價3毛錢。轉改直,是企業期盼的,但一度卡在了改造費用上。
國網武漢市東西湖區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市場班副班長熊蘊哲:“我們跟區政府,也跟用戶這邊溝通過多次,然后最終采取是由供電公司跟園區共同出資建設,這樣的話既能減少了園區的在改造方面的成本,又通過我們優化它的供電方式。”
借助轉供電改革,國家電網還順道優化了線路布局,改變了園區之前辦公用電和工業用電混亂的局面,每個月又可以為園區節省上萬元電費。去年以來,國網湖北電力大力推進的“轉改直”中,已有28628戶終端用戶受益;與此同時,協助市場監管部門組織清退轉供電環節中多收的電費1.55億元。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2021年,全省招引億元以上項目5181個、簽約金額3.5萬億,比2019年分別增長24.5%、10.8%;2022年1-4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高出全國10.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