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荔縣許莊鎮東漢村,5000平米設施大棚的照明,換氣以及殺菌都是通過1080個光伏發電板實現的,長期室溫保持20度恒溫,最適合農作物生長。
“我們這套日光溫室光伏系統的話,投入運行之后每天能夠我們這個棚節省500至700度電,主要供日常我們溫室的這個濕簾還有降溫還有這個里面的這些遮陽網啊,還有分機的運轉,在夏天的話起到降溫的作用”,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陜西項目負責人王玉介紹道。
除了在用電上可實現節能之外,這種光伏發電板設施大棚最大的好處就是其中的太陽能組件可吸收對農作物有害的光波,減少紫外線對農作物的危害,所發電量除了供棚內使用外,余量并入國家電網,還可以滿足居民的用電需求。“項目雖然只有兩萬的機組,但是并入國家電網之后,直接就地讓當地的居民使用我們發的這個綠色電力,為當地也緩解了用電負荷”,王玉介紹道。
“項目如今能有這樣的效果,渭南供電公司為他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王玉說,“國網供電公司公司派了專人現場進行指導,以及相關設備安裝、實驗等。作為發電企業,尤其是光伏,能夠早一天并網發電,就是早一天獲得收入,渭南供電公司給我們節省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使項目提早并入國家電網,給公司運營管理上省了一大筆費用。
去年底,在接到項目接入申請后,渭南公司急客戶之所急,組織人員現場勘查,量身定作合理接入方案,開通綠色通道,協助用戶開展報裝,及時進行接入工程驗收等,使項目早一天并網發電、早一天收益。
順利并網之后,為了順利運行,渭南供電公司還定期派專業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檢修排查,確保光伏發電能夠正常使用。王玉說:“并網之后,設備運行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我們及時與供電公司聯系,他當時也是周末,他們就派了幾個人過來,就給我們當天解決掉了。”
光伏發電作為新型發電模式,節能、環保,除了經濟效益以外,還升級了農業生產模式,為清潔能源的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渭南供電公司認真做好新能源接入的規劃及并網服務工作,截止目前渭南供電公司接入光伏發電總容量30兆瓦,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171.3千瓦,累計上網電量3330萬千瓦時,并對百余萬兆瓦的光伏、風能等新能源發電申報項目提前介入制定方案。為企業帶來了效益,同時也讓當地群眾從中受益。來源: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