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多年來,華銳風電一直在虧損的路上掙扎,困境之中,華銳風電通過積極調整轉變經營戰略,在關鍵的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實現盈利,正是依靠這三個年度的盈利,暫時規避了退市風險。此次出售,將給華銳風電帶來重生的希望,還是給其命運畫上終結的句點?
時隔多年,風電行業曾經的明星企業華銳風電以被大股東出售的命運重回公眾視野。
華銳風電5月2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第一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發來的《關于擬協議轉讓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公開征集受讓方的告知函》及其附件,經大連市國資委批準,大連重工起重擬采取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公開轉讓所持有ST銳電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大股東早有出手意向
截至目前,大連重工起重持有ST銳電9.3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51%,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擬通過公開征集方式協議轉讓股份數量為3.02億股(占ST銳電股本總數的5.01%)至9.36億股(占ST銳電股本總數的15.51%)。本次擬轉讓的股份性質為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不存在股份質押、被凍結或擔保等法律限制轉讓的情形。
資料顯示,2006年,大連重工機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會同四家法人單位出資設立華銳風電,持有華銳風電20%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2009年,該公司所持華銳風電股份無償劃轉給大連重工起重,后者成為新的第一大股東。
當時的華銳風電是中國風電行業的王者。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09年,華銳風電國內新增裝機市場份額分別為22.45%、25.32%,連續保持行業第一。與此同時,該公司還率先研發3兆瓦海上、潮間帶風電機組技術,引領國內風電技術創新。
此后數年,華銳風電陷入困境。2015年初,萍鄉富海以第一大股東身份入主華銳風電。之后,萍鄉富海憑借債轉股所獲得的極低持股成本價,獲巨利離場。2016年末,大連重工起重重回第一大股東之位。
實際上,2018 年 7 月 30 日,華銳風電就曾收到持有公司總股本 15.51%的第一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發來的告知函稱,有意向方與大連重工起重接洽,擬購買大連重工起重所持公司股份。大連重工起重擬籌劃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虧損路上掙扎多年
作為中國風電產業曾經的標桿企業,華銳風電的發展歷程寫下了多個第一:國內第一家引進國際先進的兆瓦級風電機組技術的風電企業,實現了兆瓦級風電機組的國產化、規模化生產;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工程——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提供了34臺3兆瓦風機,是國內唯一經過5年運行檢驗并順利出質保的海上風電項目……
華銳風電在其最輝煌的時期,曾連續三年奪得國內新增裝機量頭把交椅,并成為裝機量排名全球第二的風電整機制造商。如今,華銳風電年新增裝機早已滑落到20名開外,2018年新增裝機量僅有4.95萬千瓦。
資本市場似乎能更加直接地反映出華銳風電的浮沉。華銳風電于2011年以90元的IPO“天價”登陸上交所,創A股紀錄。其后,華銳風電財務造假等事件爆發并被證監會處罰,公司發展受挫,2015年一度巨虧超40億元,股票被披星戴帽,面臨退市風險。當前,華銳風電股價僅為1元出頭,遠低于上市時價格。
多年來,華銳風電一直在虧損的路上掙扎,困境之中,華銳風電通過積極調整轉變經營戰略,在關鍵的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實現盈利,正是依靠這三個年度的盈利,暫時規避了退市風險。
有分析指出,華銳風電一直受困于多個遺留問題,其中,美國超導WindTec公司、蘇州美恩超導訴訟案、閑置資產每年上億元的固定費用、700萬千瓦數億元的維保費、缺乏2兆瓦市場主流機型的短板問題,導致其業績難以顯著改善。
能否重生有待觀察
雖然在新增裝機市場乏力,但在存量市場,仍存有龐大的在運華銳機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華銳風電實現累計風電裝機容量16527兆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70兆瓦,出口裝機容量388.5兆瓦。依托龐大存量市場,華銳風電欲通過打造后市場運維業務謀求重生。
去年底,華銳風電董事長兼總裁馬忠首度直面媒體時稱:“如果2018年順利實現盈利,華銳風電將是自2011年上市以來,第一次實現連續兩年盈利,從而徹底擺脫過去經營不善的不利局面。”
馬忠稱,華銳風電經過積極協調溝通,包括備受國內外關注的美國超導WindTec公司、蘇州美恩超導訴訟案等多起訴訟均達成和解,為公司贏得了相對寬松的外部環境。另外,經過對閑置資產處置使公司資產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諸多歷史問題的解決為華銳風電擺脫歷史包袱、重新輕裝上陣奠定了基礎。
華銳風電公布的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5.699億元,同比增長305.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46億元,同比增長60.84%。
此次出售,將給華銳風電帶來重生的希望,還是給華銳風電的命運畫上終結的句點,業內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