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經網報道,中國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上書國務院,呼吁國家再次實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對電價進行調整。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已做出批示,要求發改委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市場預計新的價格機制將很快出臺,零售和上網電價將上調。這一消息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最近獨立發電板塊股價的上漲,因為該板塊盈利與政策變動高度相關。
火電廠認為大量政策性虧損(去年全國火電廠共計虧損700億人民幣,五大電力集團去年共虧損323億人民幣,今年1季度共虧損38億人民幣)是要調整電價的主要原因。去年,秦皇島大同煤均價由07年的503元/噸上漲至800元/噸,這需要上網電價在去年兩次上調(共計上調37元/兆瓦時)的基礎上還需上調87元/兆瓦時。但是,08年底煤炭價格開始回落,這使得發電企業最近開始恢復盈利。煤價由05年初的460元/噸上漲至了最近的620元/噸,而05、06、08年四次上調電價(共計幅度67元/兆瓦時)已基本抵消了煤炭價格的上漲(煤價每上漲24元/噸,電價需上漲10元/兆瓦時)。
我們認為,煤電價格完全接軌很難實現。作為一項公用事業(2093.597,12.32,0.59%),電價的浮動比成品油價格浮動更為困難(今年早些時候我國出臺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由于重工業的電力需求依然疲軟,在沒有補貼政策出臺的情況下立即上調電價將打擊重工業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正如我們在6月1日出版的《中國電力行業報告》中指出的,電價改革的步伐可能加快,但重點是輸配電價格層面以及在發電及零售市場引入競爭,而不是調整電價。我們維持對該板塊的中立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