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節能環保網訊:治理大氣污染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政府從政策以及資金方面的支持,需要排污企業貫徹節能減排,需要公民踐行環保習慣……對于大氣污染的治理,各界可謂心思挖盡,燃煤污染被認為是造成大氣污染的“禍首”,要想減輕燃煤污染,脫硫脫硝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措施。而要想不斷提高脫硫脫硝的效率,更好地做到節能減排,相關技術的研發又顯得至關重要。
我國的環保技術水平相對于國外整體處于弱勢,許多相關技術都需要得到國外的技術幫助或者直接引進國外技術。近些年來,我國的自主研發的環保技術越來越多,科技部部長萬鋼曾表示,歷年來有近百個相關技術專門應對大氣污染,在此,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帶您走進近期相關的脫硫脫硝新技術。
氧化吸收脫硝技術
由葫蘆島宏興環保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與東北大學、北京勞動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合作完成,專家組認為這一技術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項科技成果自主開發利用氧化劑將一氧化氮轉化成二氧化氮,實現了從煙氣中高效吸收氮氧化物,并將填充專用填料、塔板自洗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開發出了氧化吸收脫硫脫硝成套技術與設備,實現了高效脫硫、脫硝一體化;還開發出了氮氧化物吸收液生產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技術,實現了煙氣脫硝產物資源化利用。
氣相脫硫技術
由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朱維群教授開發的新型高效氣相脫硫技術,脫硫率達95%~99%,脫硫后二氧化硫(SO2)排放濃度低于50mg/Nm3。相比目前廣泛應用的液相煙氣脫硫技術,新技術效率高、成本低,所需設備簡單,投資小,運行成本可降低至2元/千克二氧化硫以下,脫硫產物收集后可以作為農用肥料。
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的高效蜂窩狀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脫硝催化劑在寧夏寶豐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成功進行了焦爐煙氣脫硝工業側線實驗。大連化物所于2014年2月與寧夏寶豐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技術協議,共同進行焦爐煙氣脫硝側線實驗,率先開展焦爐煙氣中氮氧化物的治理工作。本次側線實驗累計進行約1200小時,脫硝率基本穩定在98%~99%之間,反應器尾氣出口氮氧化物濃度小于20mg/m3,遠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限值,顯示了很好的脫硝效果。實驗驗證了SCR方法及該類型催化劑用于焦爐煙氣脫硝工程上的可實施性,為今后焦爐煙氣SCR脫硝工程實施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無毒脫硝技術
山東天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以稀土為主要活性組分制備出了脫硝催化劑體系,同時輔以多相蜂窩陶瓷支撐體、復合氧化物涂層等多種專利技術,其脫硝效率可達90%以上。目前,這種新型催化劑已應用于華能淄博白楊河發電有限公司、中石化揚子電廠等10余項脫硝工程。其中,天璨環保為白楊河發電有限公司300MW(6#鍋爐)量身定制的規格為15×15的新型無毒高效脫硝催化劑已經順利通過中試。
除塵脫硫一體化技術
由南開大學、天津市天利人煙氣凈化工程股份公司等合作研發的“燃煤塵、硫近零排放”工藝與設備項目,日前通過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召開的科技鑒定會專家鑒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說,通過該技術和設備,燃煤電廠煙塵排放濃度小于5毫克/立方米,達近“零”排放。“燃煤塵、硫近零排放”技術和設備在天津楊柳青發電廠等3個電廠完成工業試驗應用。據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出具的監測報告,其煙塵排放濃度為0.9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為6毫克/立方米、非氣態二氧化硫為48毫克/立方米;排放的是近常溫、無色透明的二氧化碳氣體,解決了濕法脫硫的污染排放問題,凈化效果達國內領先水平。
自主知識產權板式脫硝催化劑
一項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CR板式脫硝催化劑,不但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還使整個市場的產品價格下降三分之一。2014中國國際電力電工展上,華北電力大學展出的“板式脫硝催化劑及相關技術”引起了業界的關注。這是國內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板式脫硝技術,已經獲得9項國內發明專利、1項國際發明專利。通過安裝SCR板式脫硝催化劑,大唐集團哈爾濱第一熱電廠使電廠的脫硝效率增至80%,國電宣威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脫硝效率超過80%。
雙極膜法煙氣脫硫技術
我國自主研發的雙極膜法煙氣脫硫技術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投熱電廠中試取得成功,此舉打破了雙極膜技術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填補了國內的空白,這項新技術也將在不久后正式投放市場。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監測報告顯示,雙極膜法脫硫的二氧化硫吸收效率在98%以上,排放煙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甚至可以達到零排放,這遠遠優于國家排放標準。據介紹,目前哈投熱電廠供熱面積達1600萬平方米,每年用于脫硫的費用在千萬元以上,采用新技術后,脫硫費用至少可減半,并能有效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對空氣的污染。環保廳工作人員表示,這項技術是由北京廷潤公司研發,計劃明年在哈爾濱市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