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國家電監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地震災區電力與通訊設施受損及搶修恢復情況。國家電監會首席工程師顧峻源出席發布會,介紹了目前地震災區電力供應情況及下一步搶險保供電需采取的措施,并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的強烈地震,不僅使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同時也使四川、甘肅、陜西等地區的電力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地震發生后,電監會迅即發出了《關于做好抗震救災保電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有關派出機構和有關電力企業立即進入一級應急狀態,啟動應急預案,全天24小時值守。為加強組織領導,電監會當即派兩位副主席帶隊,分別趕赴四川和甘肅、陜西災區,并在前方成立了指揮部和工作組,督促指導電力企業抗災保電和電力安全生產工作。國家電網公司、各發電企業也迅速行動,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進一步了解災情,指導電力生產一線抗震救災保電工作。
經電力企業職工奮勇拼搏、全力搶修,截至18日,重慶、甘肅、陜西電網受損電力設施基本恢復,主網運行正常,三省市的用電負荷接近或達到災前水平。甘肅隴南地區9個縣全部恢復供電。寶成鐵路四川段電鐵牽引站全部恢復供電。受災最嚴重的四川電網最大用電負荷恢復至災前最大用電負荷的80%,恢復受損電力設施85%以上。四川電網主網運行正常,國家電網公司管理的供電營業區能夠恢復供電的基本恢復了供電。目前,仍有綿竹、茂縣、臥龍3個縣沒有恢復供電。
顧峻源介紹說,此次地震災害對水庫大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電監會大壩安全監測中心、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立即采取一切手段了解電力系統水電大壩運行情況,大壩所屬單位加強了對大壩的巡視和監測,啟動應急預案,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上報信息,同時迅速組織專家對受災嚴重的岷江流域上游及嘉陵江流域電力系統所屬水電站大壩安全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對地震災區的水電站大壩,要求大壩運行單位和大壩安全專家24小時密切監視其運行情況,隨時做到有險必報,做好應急準備。
在抗震救災期間,電力行業各單位以各種方式全力救助災區。截至5月19日早6點,國家電網公司調派了2000余人的電網搶修隊伍恢復轄區供電,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分別調集了917 臺(33522 千瓦)和210 臺(1449 千瓦)電力應急車和柴油發電機等應急電源,已經或正在運抵地震災區,為搶險救災提供電力保障;電監會和電力系統各單位組織干部職工積極捐款捐物,支援災區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國家電網公司派出的170人組成的10支醫療隊、25臺醫療車和南方電網支援的3800頂帳篷已到達災區,正全力開展醫療救護。
顧峻源表示,目前,四川抗震救災工作任務十分艱巨,下一步電監會將繼續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指導電力企業盡快制定電力搶修方案和臨時供電方案,協調做好搶修人員和物資準備,盡快深入受災嚴重地區協助當地電力企業進行供電搶修,恢復供電。同時,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統一協調組織下,電監會將繼續加強對電力系統水電站大壩的安全監測,責成有關電力企業加強巡視,及時發現險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34家國內媒體、7家港澳臺媒體、10家國外媒體到會采訪,數家互聯網站進行了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