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東盟,你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電力行業分會秘書長陳娟發出如是疑問。
這是21—22日于南寧召開的第二屆中國-東盟電力合作與發展論壇上的一幕,站在陳娟問題面前的是中電投、華電、大唐、華能和國電五大發電集團,以及國家核電集團、中廣核集團兩大核電企業,外加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集團。而在一旁,神華集團等300多家央企、地方企業代表則在等待著答案。
電企掘金東盟
就水電市場而言,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緬甸、老撾、越南三國可開發容量超過6000萬千瓦,以前期相之于國內較低的開發成本及水電站建成之后的持續收益,投資價值不言而喻。
“未來十年,東盟至少增加裝機容量1000億千瓦,需要增加投資2000億美金,這就是擺在中國電企桌上的蛋糕。”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刁春和分析,“柬埔寨、老撾這樣的國家對中企投資有很強的愿望”。
越南方面已提出總投超400億美元電力發展規劃,印尼2005年啟動至2020年總投達160億美元、新增2678萬千瓦的新電力計劃。同時,同盟各國也在共同協調大聯網工作的實施,建大電網。
陳娟透露,2000億美元的投資僅僅是表面預估,企業更注重的是利潤所得。銷售往印尼的機組價格先前可達到850美元/千瓦,“2008年可以達到1050美元左右”;越南于2005年即已達到760美元/千瓦,“相較之下,印度才600美元/千瓦”。
由于中國電力產業逐漸成熟,加之成本較低,在東盟市場,中國企業正逐步從配角成為主角。
華能集團在緬甸投資的最大的水電BOT項目——瑞麗江一級水電站,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收購中新電力,將新加坡大士能源267萬千瓦裝機容量納入版圖;大唐集團目前已與緬甸電力部簽署了16萬千瓦水電開發備忘錄,在柬埔寨有水電及輸電項目,同時亦已在老撾獲得該國梯級電站的開發權;國網目前70多個的國外合作項目,有40個放在東盟國家。
當地市場化程度低
然而,對于投資東盟的酸甜甘苦,各個電企心中自知。
“挑戰在于這些國家的電力市場化程度、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間的電力協定簽署、投資的節奏把握和國內企業信息的透明互通”。南方電網副總經理王久玲對此毫不隱諱。
華電早已布局東盟,并在緬甸、印尼等東盟諸國有多個項目。以印尼為例,除卻2006年12月開工的北蘇門答臘省的阿薩漢一級水電站工程外,2007年8月華電與印尼國有煤炭公司(PTBA)簽署印尼南蘇門答臘4臺60萬千瓦坑口電站項目配套煤礦協議備忘錄。
“這個工程從申報到最后審批,整整花費了三年時間。”華電總工程師張濤微微側身問詢坐于身旁的印尼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艾迪·威迪奧,“這個時間在中國來說已經夠長了,但是我不清楚在印尼,這樣的時間是否屬于正常”。
低著頭沉思了數秒,威迪奧斟酌著如何回答。他不得不謹慎,在場的均是中國電力界的大腕,這些豪門人物包括中電聯理事長趙希正、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總工程師王俊、國家電網劉紹肇、粵電集團副總李灼賢、桂冠電力(600236,股吧)總經理戴波、國華電力副總夏利等,許多已在印尼有所投資或有此意向。
“這個電廠涉及投資十多億美元,無論是項目評估,還是環境測定等方面都需要較多時間。”威迪奧說,印尼對于新建電廠評估有較嚴格的體系,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做綜合測評;加上由于印尼的電力市場開放不久,對于外資進入審查較為嚴格,“但(華電項目)這個時間確實有點長了”。
王久玲已多次前往東盟考察當地的電力市場。“這個區域的電力市場還不開放啊。”王感慨,東盟10個國家,每個國家電力發展階梯不同,投資法規多與國內相異,且由于電力是個特殊的產品,需要電網傳輸,在不同地域電力合作的程序也比較復雜,“每進入一個國家,都是新的學習過程”。
但是,風險還不僅僅這些。
壓價陋習
由于存在較大的利潤空間,國內電企紛相搶食東盟國家訂單,且互相壓價,導致中國企業從東盟國家拿到的訂單利潤少于日本及歐美商家。
一位專家介紹,“中國電站企業在競標海外項目時,時常會出現相互壓價、惡性競爭的場面”。
該人士舉例,2006年中國最大的三家電站集團東方電氣(600875,股吧)、上海電氣、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與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組成聯合體,與印尼國家電力公司簽訂備忘錄,計劃未來3年內,在印尼建設總計1000萬千瓦的燃煤電站。“后來眾多企業一擁而上,有15家中國電企參與競標,互相拆臺。之前組建的競標聯合體內部亦有利益紛爭,一家企業退出競標聯合體,企圖獨食”。
聯合體后來解散。最終,中國企業的中標價為800美元/千瓦至900美元/千瓦之間,低于中方組建聯合體時期望拿到的價格。
中電投副總經理張曉魯對此頗為無奈,稱中國企業相互壓價、惡性競爭的格局常被外方有意無意地加以利用,最終導致國內企業受損。但她同時表示,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推備案制,對準備競標國外某一電力項目的備案,“如此可以避免一擁而上的惡性競爭,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
王久玲認為,出于對企業自身和整個行業長遠利益的考慮,中企在國際上的電力投資,應該學習西方企業,組建聯合體競標項目,同時需要相互溝通及相互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