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無疑屬于今年利潤縮水較嚴重的行業,不少電力上市公司甚至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經濟效益急劇下滑,減利和虧損企業增多。由于2009年這種行業不景氣狀況一時難有明顯改善,電力企業為了在逆境中少受外部環境牽制,不約而同尋找“外援”——開展多元經營,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以便應對危機。
國電電力日前宣布,公司擬出資12.66億元參與寧夏英力特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并持有其51%股權。據悉,擬收購資產英力特集團主要產業及發展方向為電力、煤炭開發和具有上下游一體化優勢的氯堿化工、 煤化工和新材料等。根據英力特集團的戰略發展規劃,該公司爭取用10 年左右時間把自身建設成集電力、化工、冶金為一體,主導產品PVC、鐵合金、金屬鎂占全國市場產量10%,年收入超過100億元,年利潤總額超過15 億元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由此可見,國電電力此次收購的戰略意義較財務影響而言更為深遠。通過增資實現對英力特集團的控股,國電電力可以實現快速向下游延伸產業鏈,進入化工行業,實現相關產業多元化。
對于這次投資,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國電電力擬將英力特集團打造成發展化工產業的戰略平臺,結合英力特集團寧夏寧東工業園的建設進入煤化工、精細化工和太陽能新材料領域,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結構。可以預見,隨著日后英力特戰略目標的實現,國電電力也將由此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
無獨有偶,鄭州煤電前不久也表示擬投資1.09億元購買珍崗大廈東樓及裙樓,發展酒店業。此外,公司還擬與凱迪電力共同出資6000萬元,合資成立選煤廠,雙方各持有選煤廠股權的50%。據稱,該合資公司暫名鄭州金信精煤有限責任公司,主營煤炭采購、生產加工和產品銷售。新公司一期項目工程總投資約3.2億元人民幣,在楊河煤業裴溝煤礦附近建立一座年入洗原煤240萬噸的冶煉用高爐噴吹煤選煤廠。業界認為,由于我國的焦煤資源相對短缺,若實現此次聯合,將有效提高煤炭附加值,增強兩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由于今年以來電力企業一直處于行業性困境中,所以不少電力公司早就加快了多元化的投資嘗試。如主營電、熱生產和銷售天富熱電投資興建了碳化硅項目、碳基材料項目、生物法制丙酮酸項目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公司主營基本形成能源多元化雛形。同樣,以電力、電線電纜、高速公路護欄為主業的魯能泰山在積極發展煤電產業的同時,進軍新能源風電領域,與煙臺東源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萊州魯能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此外公司還擁有西周礦業有限公司控股股權,這使得魯能泰山成為典型的煤電一體化上市公司,且正逐步實現煤電風電雙輪驅動。
那么,多元經營是否真能為電力企業帶來業績“餡餅”呢?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客觀而言,專營更有利于企業的做大做強,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但在特殊情況下,多元化經營有利于分化經營風險和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力企業尋求多元經營主要是為了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謀求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而把資本移向新的、更有希望的領域。當然,在此過程中要防止由于管理的失控以及對新行業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資源分散和浪費,并最終使企業現金流鏈條發生斷裂的情況。此外,根據歷史經驗,最有效也最簡便的多元化經營方式就是實行產業鏈前向或后向一體化的戰略。如有些上市公司在某個行業的某個領域做強之后,又很快朝相關產業延伸,從而完成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使主導產業不斷得到升級。這樣的多元化相對而言更安全,也更有助于公司業績的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