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網站近日披露今年上半年電子制造業情況。今年上半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6%。由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市場總體需求萎縮,電子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雖然目前電子制造業已出現一些回暖跡象,但是經濟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除,電子制造業的苦日子還沒到頭。
電子制造業增速減緩
?? 工信部網站近日披露今年上半年電子制造業情況。今年上半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6%,但5月、6月回升明顯,增速分別為4.3%和6.5%。其中,電子計算機整機產量同比增長10.9%,筆記本電腦增長25.5%,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增長1.94倍。
?? 此外,1-5月,電子行業實現利潤281億元,下降46%,增幅比1-2月縮小50.3個百分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受惠于3G建設,1-5月,通信設備制造業是電子信息11個主要行業中唯一利潤正增長的行業,實現利潤139億元,同比增長35.1%。
?? 由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市場總體需求萎縮,電子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處于出貨量大幅下滑,而行業利潤不斷下降的雙重困境。雖然電子制造業目前已出現一些回暖的跡象,但是經濟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除,電子制造業的苦日子還沒到頭。
? 避免同質化競爭
?? 早期發展起來的電子制造企業是通過擴大規模的方式滾動發展壯大起來的,但發展到現在,企業似乎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即下一步如何發展。北京電子學會SMT委員會秘書長劉海濤說,10年前,一個電子制造企業每天開工8小時就能贏利,現在很多企業每天開工16小時也許還不能贏利。如今電子制造企業的擴張速度已經遠不如從前,在缺乏外部資金支持的背景下,即使企業以較快的速度擴張也永遠趕不上富士康等電子制造巨頭的發展。
?? 劉海濤認為,目前電子制造企業有兩個發展方向,就是往大規模航母型企業和小規模高端實驗室兩個方向發展。前者以像富士康、偉創力這樣的電子制造巨頭為代表,而小規模高端實驗室是指那些生產規模雖然不大,但有很強的研發能力,擁有完善的檢測設備,所接訂單的批量不大,但種類多、難度大的企業。這類企業的主要業務是為國內外高端產品進行研發試制,國外一些國家已經出現了一批該類型的企業。而國內的中小型電子制造企業雖然也屬于“小批量、多品種”的類型,但缺乏相關的生產工藝和人才。這類中型電子制造企業規模不如國際巨頭,工藝及解決方案不如高端實驗室。
很多中小電子制造企業的決策人都很清楚,貼片只是電子產業鏈當中附加值最低的部分,已由當初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研發的附加值要高一些,但研發之路并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平坦。
劉海濤認為,研發需要巨大的投入,投入后是否能有回報也是個問題。比如,一些電子制造企業自主研發IT產品,等研發出來并投入市場的時候,企業發現行業技術已經升級換代,這款產品的價格和性能已經沒有優勢。由于缺乏相關行業人才和信息,一些企業對產品把握不準,造成了研發的失敗。一些本土電子制造企業雖具備了一定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在研發時避開了難度較大、專業性強的電力和儀表等產品,轉向鼠標、MP4等民用IT產品,雖然也奠定了自己的研發實力,但仍然沒能避免同質化競爭。劉海濤強調,此類研發門檻低,產品解決方案比較透明,從而造成行業由同質化制造轉為同質化研發。這種研發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研發,只有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才能擺脫“不研發等死、研發找死”的怪圈。
突破技術瓶頸是關鍵
對中國電子制造業來說,除了需要大量資金以外,更重要的是技術——資金易得,但技術難求。行業內人士稱中國是電子制造大國,但不是電子制造強國,要成為制造電子強國就要在電子器件的開發上探索更加積極有效的模式。
例如,電子器件IGBT作為一種主流器件,在國際上已經發展到了商業化的第五代,而我國只有少數企業從事中小功率IGBT的封裝,而且尚未形成產業規模。我國在IGBT芯片的產業化以及大功率IGBT封裝領域的技術更是一片空白。因此,探索更加積極、有效的模式,促成電子器件企業的技術融合、取長補短,實現IGBT的產業化,才能盡快填補我國基礎工業中先進電力電子器件的空白,改變技術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同時,在高端傳統型器件的國產化方面,我國還要進一步加快進程。傳統型的電力電子器件主要指晶閘管,其在許多關鍵領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對高壓大電流的高端傳統型器件等產品的需求巨大,而我國僅有少數幾家優勢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了高端器件的制造技術,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中低端器件的制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