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全社會用電量環比增幅為4.77%,相較同比增幅確實不算“很快”,但若考慮到11月比10月少了一天,且該環比增幅一舉扭轉此前連續2月環比負增長的“頹勢”,該增長頗為喜人。
不過,市場對于這一增長早有預料。10月底,國家能源局召開前三季度能源情況發布會時就曾斷言,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能源產、運、銷同比增幅將繼續回升”。
能源局的數據中顯示,重工業是“拉動全社會用電正增長的重要力量”。自從7月份開始實現正增長以來,高耗能重工業用電量在7~10月分別增長2.2%、6.2%、10.9%和20.9%。11月當月,重工業耗電更是達到20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2%,回升速度明顯快于整個工業。
而在前11個月的累計數據方面,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
其中,第三產業是“恢復”最快的產業,前11月累計用電量接近36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6%;在重工業快速恢復引領下,第二產業“恢復”步伐穩健,前11月累計用電量超過2.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第一產業累計實際用電870億千瓦時,同比也實現8.1%的增長。
居民用電方面,繼續維持較高增長幅度,前11月累計用電接近42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
數據顯示,前11個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4138小時,較去年同期繼續保持下降趨勢,但降幅(189小時)已經比上個月(240小時)有所收窄,電力供應緊張有所緩解。
而在前11月中,全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已投產)接近7000萬千瓦(6902.81萬千瓦),這意味著過去的11個月,全國新增的電力生產能力就接近全國固有生產能力的9%。
新增的7000萬千瓦電力生產能力中,中國新增的水電裝機容量達230萬千瓦,占當月新增容量的22%。前11月累計的新增水電裝機容量已經突破1500萬千瓦,相當于一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