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智能小區(也稱智能用電小區)——重慶渝北區加新沁園和富抱泉小區,昨日正式竣工。記者從市電力公司獲悉,這是我市第一個智能小區,也是全國首個規模超千戶的智能小區。
國家對智能小區有標準的定義,主要功能應有:用電信息采集,小區配電自動化,電力光纖到戶,智能用電服務互動平臺,光伏發電系統并網運行,電動汽車充電樁管理,智能家居服務,統一展示平臺,自助繳費終端,水、氣表集抄等。
“智能小區的重要意義就是節電。”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單業才介紹,通過智能小區的建設,采用智能交互終端、95598互動平臺、短信、電話等多種途徑,對客戶提供了用電信息查詢、家電遠程控制、用電策略建議等豐富的服務內容,這樣用戶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用電。
據介紹,國家電網公司將重慶納入首批智能電網試點城市,共投資1807萬元建設了該智能用電小區試點項目。小區建筑面積22.25萬平方米,涉及用戶1334戶,于6月28日全面建成。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小區,是考慮到住戶眾多,能代表重慶地區人口密集、用電情況復雜的特點。
目前,智能小區還在試點階段,在我市將繼續推廣。據悉,美國、歐洲已率先推動智能小區的建設,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地區、寧夏、廣東等地都在加快試點工作。
暢想智能小區的一天生活
智能小區里的生活什么樣?昨日,參與建設的市電力公司工程師們,給我們描述了生活在智能小區的一天。
昨晚看了球賽,你昏沉沉地賴在床上不想動。這時,鬧鐘“丁零零”響起,提前設置好的窗簾開關程序啟動,窗簾伴隨著背景音樂徐徐打開,早晨的陽光透過窗子灑在床上,提醒你該起床啦!
走進停車場,在一座充電樁前找到自己的電動汽車。車已經利用晚上用電低谷電價較低時充好電,可以開心地駕車去上班。
利用工作間隙的休息時間,打開辦公室里的電腦,登錄專門的網頁,可以看到家中的用電實時顯示,此時正是用電低谷,電價不貴。于是,遠程控制家中的電燉鍋開始燉雞湯,回家就可以美美飽餐一頓。
午休前,突然想起門廊的燈壞了,晚上回家只有摸黑。而且這個星期天,有客人要來祝賀自己喬遷新居,家里的衛生還沒有打掃。沒關系,繼續上網,打開“社區服務”的“物管報修”,填上報修原因、地點,并確定時間,提交申請。回家時就有物管人員在家等著了。然后,在“家政服務”里選擇“住家保姆”,有不少保姆供選擇,其所屬的家政公司、年齡、經驗、價格,一目了然,挑選滿意后,約好時間、地點,留下電話,搞定了。
一天的工作很快就結束了。天氣熱,回家途中用手機遠程遙控打開空調,回到家就能享受清涼。
回到小區,聽說另一單元住戶有小偷進屋了,不過不用擔心,家里的智能安保系統監視到了異常,已經把報警信息發給主人,并傳送信號給物管中心,小偷被捉現行。這個系統還能監視濃煙、漏水和漏氣等情況,隨時報警。
打開門廊處的智能控制終端顯示屏,頁面顯示:目前用電安排比較合理,綠色指數較高。各種家電的開關狀態、當前功率、耗電量、節約電煤及二氧化碳量,一目了然。還可查詢用電明細。安裝在樓頂的光伏電池板是自主發電裝置,把電送回自家電網,節約了不少電費。聽物管說,再過上一陣子,等相關規定出臺,自己家發的電如果用不完,還可以賣給電網賺錢。
智能小區
九大功能
1、運用智能電表技術,實現用電信息自動采集;
2、提升電網自動化水平,保證小區可靠供電;
3、電力光纖到表到戶,服務互聯網、廣電網和電信網“三網融合”;
4、智能用電服務互動平臺,實現用戶與供電企業的實時互動;
5、示范分布式光伏發電,倡導清潔能源消費;
6、配置電動汽車充電管理設施,滿足居民使用電動汽車需求;
7、家電的遠程監測與控制,促進家庭合理用能;
8、設置自助繳費終端,方便客戶繳費;
9、實現水電氣集抄,有效整合各運營商的人力資源。
如何實現智能?
重慶電力科學研究院工程師徐鑫介紹,實現智能的基礎是全面覆蓋的電力光纖,通過電力光纖,把其他的網絡、通信等信號轉換,三網融合,再輸送入戶,實現對家電的控制,并與電力企業交互信息。
普通小區
可否申請改造?
建設者算了一筆賬,在這個智能小區,鋪設光纖、控制系統基礎,投資1807萬元左右,用戶1334戶,算到房子造價中,每平方米造價90元左右。不過,由于原本就需要安裝鋪設線路,所以算下來,每平方米只比平常造價貴幾十元。不過,智能小區的建設,其電力智能化部分是市電力公司直接投資的,不會影響居民購房成本。這樣看來,使用者越多,一套系統平攤到每戶的價格就越低。所以,小區整體申請比較合理,而個別家庭單獨安裝不太現實。
普通家電
是否需要更換?
不用。要實現對家電的控制,可以選擇購買智能家電。不過,如果不想更換家電也無妨,只需一個智能插座,即插座轉換器,就能讓電器實現自動轉換到“智能”,智能插座單價約在10-20塊錢,比普通插座略貴。插座有點像手機充電器的轉換器,含有一個通信模塊,實現自動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