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廣東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的梁先生拿著電費催繳通知單,氣沖沖地來到會城營業廳,稱當月電費飆升,懷疑是電表失靈,不肯繳納電費。供電人員經過數據核查后,發現該客戶當月電量超出其他月份平均用電量3倍,當天下午便把疑似“問題電表”交到計量部門進行檢測,結果證明電表沒有問題,后經檢查發現,梁先生家的電器多為老式的,比較耗電,部分電器即使不使用也長期插著電源,由于電線絕緣老化而引發漏電。
對此,記者走訪了廣東電網計量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了解到電子式電能表從“出廠”到“入戶”,都需闖過“三道關”。
闖“三關”想進“家門”不容易
據該負責人介紹,與機械式電能表相比,電子式電能表具有計量精度高、負荷特性較好、自身功耗低、具備電能量數值的存儲和傳送功能等優勢。即便如此,要想順利“入戶”,還得經過幾道檢測。
“第一關是生產廠家檢測,即電能表的生產廠家按照國家的技術標準,在出廠前對每個電能表進行嚴格檢測,檢測合格后加上‘鉛封’,再交付給供電部門。第二關是供電部門的到貨驗收,我們收到廠家供貨后,將對電能表進行驗收檢測;同時,省級計量中心也將從中抽取一部分電表對其功能、性能進行全方位檢測,以‘雙保險’保證電能表質量合格?!痹撠撠熑烁嬖V記者,“此外,還有第三關即供電部門‘強檢’及當地質監局抽檢,把可能對客戶造成的利益損害也全部排除,相當于‘不放過一條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