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責任與擔當的最佳詮釋。
在超強臺風重創海南、電網設施幾近癱瘓的危難關頭,南方電網公司顧大體、識大局,不惜代價,不計成本,不講條件,全網動員,緊急集結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兄弟省區和海南的電網職工近1.5萬人會戰海南,搶修供電線路。他們用犧牲和拼搏,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了災區供電,點亮了海南的萬家燈火
大災面前責任當先
7日晚8時半,盡管已經來電大半個小時,海南省災后最后一個恢復供電的自然村——文昌市錦山鎮古宅村依舊沉浸在歡樂中。
“20天沒電的日子好難熬,多虧了電力工人的及時搶修,我們才重見光明!”村民陳菊英一臉感激。
7月18日,超強臺風“威馬遜”在文昌登陸,災區電網設施幾近癱瘓,全省受災停電用戶達126.17萬戶,其中海口、文昌電網受災尤為慘重。初步統計,超強臺風給海南電網造成的損失達9.6億元。
“2005年臺風‘達維’襲擊過后,共計耗時1個月恢復全省供電。”海南電網公司安全監管部主任鐘瓊雄說:“這一次臺風的威力超過‘達維’,給電力設施帶來的損失最為嚴重。”
電力是災后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大災面前,責任當先。
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果斷決策,緊急動員,不惜代價,舉全網之力支援海南,要求盡快向災區人民群眾提供生產生活用電。公司總經理鐘俊,副總經理王良友赴海南抗風搶險一線指揮,成立了南方電網公司、海南電網公司搶修復電大會戰聯合指揮部。四省兩市兄弟單位8900多人千里馳援海南,與公司5500多名員工一起,打響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萬人搶修復電大會戰。
“自7月21日接到南方電網馳援海南的緊急令后,廣東、廣西、云南、貴州電網公司和廣州、深圳供電局等單位不惜代價,全面動員,星夜渡海馳援海南。”廣東電網公司安監部主任陳劍鋒說。
日夜鏖戰搶修復電
7月22日凌晨,一批批頭戴安全帽的電網員工、一輛輛黃色的搶修車長途跋涉1600多公里,集體橫渡瓊州海峽。甫登陸海南,搶修隊員馬不停蹄,兵分多路,直奔海口、文昌搶修現場。
22日,還在值班的廣州白云供電所馮師傅剛接到抽調到海南搶修的通知,立刻就踏上了當晚的紅眼航班,23日便出現在海口的搶修現場。“災情即命令,瓊粵本一家。”馮師傅說。
24日零時15分,電力搶修人員正在為濱海#6線恢復供電做最后的檢查,為了修復這個故障點,他們已連續奮戰15小時。看到搶修工人的辛苦,有人自發買了面包和水送到工地。
25日下午1時許,在文昌市鋪前鎮,來自廣西電力橫縣東泰公司的電力工人謝慶強正和工友將十幾根電線桿裝上卡車,而后將其運至指定地點,交給送變電公司拉線。“得趕緊將線路修復了,讓當地老百姓盡早恢復正常生產生活。”他擦掉臉上的汗水,但很快汗水又爬滿了臉。
寶邑線是文昌受損最嚴重的輸電線路,修復這條線路,意味著打通文昌110千伏抱羅變電站至110千伏寶邑變電站主網大動脈。
8月1日上午,剛剛立起的110千伏寶邑線66號鐵塔在太陽照射下銀光閃閃,文昌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副所長林道宏站在塔下仰望,他身上橙色的工裝早已濕透。
“線路立完塔,架好線,做完試驗就可以送電。”林道宏帶領8名隊員和廣東輸變電工程公司200多員工一道,已在工地上連續奮戰一個多星期。為搶修復電,近半個月以來他沒回過一次家。
……
上萬名電力人不舍晝夜,穿山林、趟河水,戰饑餓、斗酷暑,為了不耽誤搶修時間,他們甚至連喝水、吃飯都在電線桿上!
“電力搶修隊員是最辛苦也是最可愛的一群人!”這是褒獎,更是欽佩!
萬家燈火情暖人間
盡管重建家園尚需時日,但夜色下的燈光,給人一種家的溫暖。
災后12小時搶通重要用戶供電;災后24小時搶通民生設施供電;災后48小時不惜代價全力搶通用戶“最后一公里”供電;災后72小時舉全網之力打響海南電網搶修復電萬人會戰;20天內,海南災區全面恢復供電。
南方電網舉全網之力,用實際行動兌現了“辛苦我一人,點亮千萬家”的莊嚴承諾!
“短短20天,遭受強臺風襲擊的海口、文昌地區5971個村莊全部恢復通電,這是海南電網與南網四省兩市支援隊伍近1.5萬名員工一道,眾志成城,攜手抗災,日夜鏖戰、奮力拼搏的結果。”海南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金戈鳴說。
當萬家燈火次第亮起的時刻,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52歲的莊華吉,這位海口供電局龍華供電所的普通抄表工因勞累過度,7月19日晚倒在了自己為之奮斗了32年的崗位上。
4天后,海南電網公司總法律顧問溫和也倒在了崗位上,年僅46歲。彼時,他正在現場指揮海口東山、遵譚兩鎮受損線路的搶修工作。
“省內外各支援隊用犧牲與拼搏,不折不扣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達的村村通電任務,在災區老百姓最需要的時刻送去光明和溫暖。”海南電網公司總經理婁山說。
當創傷漸漸被撫平,當光明次第重現災區,那一張張揚起的笑臉,似乎在詮釋著:溫暖與感動永駐心田,希望之光永不熄滅。(記者 梁振君 通訊員 韓海光 實習生 林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