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為什么商店關門后還是燈火通明?后來才知道,商店黑燈瞎火等于邀請盜賊。
很多年前,我剛來美國時,很是納悶:夜晚為什么商店關門后還是燈火通明?后來才知道,商店黑燈瞎火等于邀請盜賊。
美國住房的衛生間鏡子上方,都有一排燈,通常是四只燈泡,每只至少60瓦。比較保持勤儉節約優良傳統的華人,會把其中兩三個燈泡擰松。
美國人買房子不看朝向。一方面,美國的房子大多是獨立屋,四面都有窗;另一方面,反正有空調,不靠朝向來“冬暖夏涼”。照明用電,空調用電,熱水器、洗衣機、烘干機、洗碗機,都要用電。許多地方爐灶也是用電的。
感恩節后,有些美國家庭就開始在自己的房子外張燈結彩了,夜晚大放光明,一直開到新年元旦。美國人用電大手大腳,因為美國電費不算貴。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部統計,2010年美國家庭的電費平均為每月110.55美元。
美國各地電費不同,有的地方便宜,一度電6美分多,少數地方較貴,最貴的是夏威夷,一度電24美分多,全美國的平均電費是11.53美分,平均每家每月用電接近1千度。
我冬天回上海走親訪友,發現家家都有空調,但似乎不常開,在家都還穿著絨線衫、皮夾克。空調有點像名牌包,別人有,我也要有。功能重在“擺賣相”。沒“外快”、沒“花頭”的朋友跟我說,一直開空調,電費吃不消。
美國電力是美國國產的,美國發電,約45%用煤,23%用天然氣,20%用核能,剩下的用水利、風力等,總的成本不算低。美國的電費能讓老百姓“吃得消”,可能與政府的政策有關,美國聯邦政府制定了相關的法規來確保電費不亂漲價。如《聯邦電力法》規定:電力批發價格(包括輸電費用)應基于成本。換句話說,不能靠它賺錢。
又如《公用設施管理政策法(1978年)》向非公用設施開放批發市場,來增強市場競爭。
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更是特許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可指令輸電公司輸送電力到其他的批發者那里,搬走了阻礙競爭的最后一個障礙。(本文內容摘自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美國民生實錄》一書,經出版方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