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正旭 通訊員 沈甸
昨日,廣東珠海市斗門區供電部門舉行應急演練,以應對日益繁榮的水產養殖業面臨的供電問題。
以珠海為例,近年來斗門水產養殖戶已超過1.14萬戶,養殖面積超過23萬畝,但時不時的斷電卻一直困擾著這一群體。
“無論是蝦塘還是魚塘,都需要打氧,否則蝦和魚就會缺氧死掉。”從浙江麗水到珠海做了4年養蝦工作的田景新告訴記者,因魚塘內魚蝦的密度太高,打氧機24小時不能停工,如果停電魚蝦1小時都撐不過去,魚蝦就會大面積死亡。
“對電力需求大幅增加”斗門供電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供電部門為此增加了相應投資并進行了電網改造,但由于部分村委會及養殖戶對屬于自己產權的電網并未進行升級改造,這成了電網中的薄弱環節。 “近兩年,類似斷電事故頻繁發生,給養殖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該人士舉例,7月末斗門便發生過一起斷電事故,直接導致養殖戶損失10萬元。
昨日,廣東珠海市斗門區供電部門舉行應急演練,以應對日益繁榮的水產養殖業面臨的供電問題。
以珠海為例,近年來斗門水產養殖戶已超過1.14萬戶,養殖面積超過23萬畝,但時不時的斷電卻一直困擾著這一群體。
“無論是蝦塘還是魚塘,都需要打氧,否則蝦和魚就會缺氧死掉。”從浙江麗水到珠海做了4年養蝦工作的田景新告訴記者,因魚塘內魚蝦的密度太高,打氧機24小時不能停工,如果停電魚蝦1小時都撐不過去,魚蝦就會大面積死亡。
“對電力需求大幅增加”斗門供電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供電部門為此增加了相應投資并進行了電網改造,但由于部分村委會及養殖戶對屬于自己產權的電網并未進行升級改造,這成了電網中的薄弱環節。 “近兩年,類似斷電事故頻繁發生,給養殖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該人士舉例,7月末斗門便發生過一起斷電事故,直接導致養殖戶損失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