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在可靠性計算分析技術方面存在五大差異:
差異之一:國內外靠性統計口徑不同
我國現有的配電系統可靠性指標的統計基于臺式變壓器;而國外則基于用戶,一般統計到用戶電能表,不分電壓等級,每個計費點為一個統計單位,這樣統計能夠更客觀全面地反映供電可靠性水平。國外在統計可靠性指標時將重大事故的停電時間剔除(不可抗力),而我國則沒有區別對待此類事故(限電)。
差異之二:國外注重供電可靠性的獎懲機制
英國、法國和德國均有供電可靠性獎勵和懲罰措施。英國Ofgem規定了各配電公司應遵守的“承諾供電標準”(GuaranteedStandards of Supply),配電公司若達不到此標準,則需向受影響的用戶作出經濟補償。法國和德國則將SAIDI指標作為供電可靠性獎懲的標準。
目前,我國的供電企業已經普遍實行供電可靠性的目標管理,但尚未出臺供電可靠性獎懲機制。
差異之三:國外普遍重視可靠性與經濟性的協調
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在確定某一個規劃方案或建設項目時,會兼顧可靠性與經濟性二者的協調,具體做法就是廣泛開展供電可靠性與經濟性計算分析,并將最終的計算結果作為項目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相比之下,我國在配電網可靠性計算分析方面的頻度要遠遠低于國外發達國家,并未針對每個規劃方案或項目都開展可靠性計算分析,致使大多數地區尚無法嚴格做到可靠性與經濟性的協調。
差異之四:國外注重利用信息系統自動采集停電信息
英國、法國和德國大部分配電公司可以利用停電系統實時采集中壓及以上電壓等級用戶的停電信息。配電公司普遍具備完善的信息系統,建立明確的“變電站—線路—配電變壓器—用戶”的拓撲關系,具備詳細的低壓配電網臺賬和相序信息。對于低壓居民用戶的停電,可以通過配電變壓器與低壓用戶的關聯,以及用戶報修來錄入。同時,智能電能表的試點應用結果表明,通過智能電能表不僅可以讀取用戶的電量信息,在發生停電時還能更快地找出故障點,但并未進行低壓用戶停電信息的實時傳送。
目前,我國在低壓用戶信息系統建設方面與歐洲國家相比仍然滯后,國內大部分供電企業尚未建設低壓GIS,不具備“配電變壓器—用戶”拓撲關系的自動識別功能。差異之五:國外重視計算分析工具的開發與應用
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在開展供電可靠性計算分析時,大多采用了功能強大、界面友好、便捷性強的計算分析工具,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可靠性計算分析的效率,而且也為不同的配電網規劃方案或配電網建設項目提供了重要的量化參考依據。
國內目前針對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計算分析工具的應用還未達到普及的程度,也僅有少數地區采用了相關的計算分析軟件計算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多數地區仍缺乏必要的計算分析手段,多依賴人工經驗來粗略估算;但近年來,隨著基于供電可靠性的配電網規劃理念的不斷深入,國內的科研部門或高等院校也積極自主研發了多種可靠性計算分析軟件(如配電網規劃計算分析軟件等),并已應用于實際的配電網規劃工作中,較好地實現了配電網量化評估及多規劃方案的優選,有效提升了配電網規劃的科學性與精益性。
加強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計算分析水平,將是我國在配電網領域持續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上述對國內外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計算分析技術的對比研究與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在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計算分析領域的技術現狀尚落后于部分發達國家,為了有效提升我國的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更好地滿足電力負荷的供電需求,現提出以下措施與建議:
1)繼續深化基于供電可靠性的配電網規劃理念。
2)進一步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計算分析工作的頻度與深度。
3)嚴格遵循相關的計算分析數據規范。
4)繼續完善并優化可靠性計算分析模型。
5)逐步將供電可靠性統計口徑向低壓延伸。
6)廣泛應用配電網可靠性計算分析工具。
韋濤:碩士,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配電研究所配網規劃研究室主任工程師,長期從事配電網規劃運行分析、配電網計算分析軟件研發與應用工作。來源: 供用電雜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