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下放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審批權后,山西電力迅速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直接交易事宜,確保相關工作有序推進。
暢通電量交易“ETC”
直購電的好處顯而易見。山西電力交易中心交易結算處處長王其兵介紹,2014年,全省預定直購電交易150億千瓦時以上,實際完成180億千瓦時,占當年用電量的近10%,“估計用戶用電成本下降超7億元”。
朔州能源鋁硅合金有限公司經理郭琥對交易平臺的作用很滿意。他把這比喻為高速公路的 “ETC”(不停車收費系統),“大大提高了車輛的通過率,不僅節約了管理成本,也使管理更加便捷、高效。”他說,今年該公司計劃直購電量9.8億千瓦時,預計節約成本1.2億元。
按照部署,山西電力大力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平臺建設工作。據山西電力交易中心市場處處長景洪介紹,從2014年5月開始,山西直購電交易組織實施已全部通過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平臺完成。
“規范透明的平臺可以有力地維護交易雙方的權益,但建設好、管理好并不容易。”王其兵說。
簡單地看,一買一賣就構成了交易。
事實上,對于大用戶直購電來說,絕非這么簡單。在山西電力交易中心記者看到,《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管理流程》清楚地標明了從“交易中心向經信委建議交易方案”、“發電企業申報意向”、“經信委確定交易限額”,到“校核信息”、“組織交易”、“完成交易”、“發布結果”、“簽訂合同”、“交易執行”等一系列環節。
“工作量很大。”山西電力交易中心專工楊生葉說,“比如采集用戶基礎信息,市場成員注冊、合同分月計劃等都需要大量的溝通核對。在每年的交易方案確定后,還要按照要求對平臺的功能模塊進行修改、部署、測試等工作。今年直購電交易組織前,連續幾天加班加點完成相關模塊的功能配置和調整,確保了平臺功能邏輯正確、數據流清晰、交易結果正確,平臺運行流暢。”2015年,山西省全年暫定交易規模200億千瓦時。高新企業國藥集團威奇達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智灝說:“今年我們本想多購買一些,但是實在因為額度有限,只購得4.36億千瓦時電量。盡管這樣,也預計節約生產成本1000多萬元。”2015年,山西省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巨大,合理減輕用電大戶的成本負擔猶如雪中送炭。而“好處”的背后是實實在在的工作。“今年我準備了700多份合同,都必須認真核對合同要素,確保無誤。”山西電力交易中心專工曹媛媛說。
一手促競爭一手抓有序
“交易平臺承擔著重要的職責,我們既要用好市場競爭這只‘看不見的手’,也要用好計劃有序這只‘看得見的手’,讓資源配置最合理,效果最佳。”山西電力交易 中心副主任劉玉明說。
用電方降低了成本,發電方多售了電量,而對于電網企業來說,只要核定后的輸配電價合理不影響贏利,這樣的交易就構成了“帕累托最優”。“據測算,直購電目前對電網的贏利沒什么影響。”王其兵說。
實際上,這也是大用戶直購電能為各方所接受的前提條件。
嚴謹的規則是交易順利進行的保障。為防止出現電力用戶一戶多許、價格扯皮等現象,今年的直購電交易中,采取了按時間順序限定成交量為80億千瓦時的有效措施。為防止部分發電企業壟斷電解鋁用電,將電解鋁行業用電量全部納入集中撮合交易,并實施了限量限價措施。
公平交易靠“陽光”流程來保證。2月6日,山西開始實施2015年首批電力直接交易,共有62家用戶和32家發電企業參與,交易分為雙邊協商、集中撮合兩種組織方式。截至9日16時,雙邊交易成交76筆、電量80億千瓦時,最高成交價為340.7元/千千瓦時、最低為280元/千千瓦時。2月10日9~12時,30家發電企業、4家電力用戶進行集中撮合交易,最終出清交易10筆、成交電量54.5億千瓦時。
本次雙邊協商、集中撮合的整個交易出清過程,均在山西省經信委、山西能監辦相關人員現場監督下進行,并對出清結果進行了人工驗證,現場認可了交易結果。交易平臺得到了大家一致肯定。
據介紹,本次交易形成“六個首次”,分別為:首次將水電納入直接交易,首次將35千伏及以下高新技術產業納入直接交易,首次以按行業類型用電量開展集中交易,首次限定雙邊協商交易規模,首次將無約束交易出清結果在網站上公示征求意見,首次集中撮合電量超過50億千瓦時。經過兩年多的成長,實現了交易組織由“線下”到“線上”運行,從“先行先試”到“六個首次”,山西電力大用戶直購電工作“升級版”正在形成。
來源: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張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