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計劃為“疆電外送”投資2000多億元。這是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傳來的消息。
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趙青山表示,“十三五”期間,“疆電外送”投資估計2000多億,將拉動自治區裝備制造、煤炭等方面投資5000億元。
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專業人員為“疆電外送” 算了一筆經濟賬:通過特高壓輸電到華中電網的成本每千瓦˙時約0.1元多,到目的地的成本價是0.40元,比內地的電價仍然要低,很有競爭優勢;1千瓦˙ 時電量消耗標準煤300多克,1噸標準煤發電形成的產值要比單純賣煤增收200元以上,可以大大提高煤炭資源的附加值。
“疆電外送”對新疆經濟的拉動效應十分明顯。將新疆的煤炭、風能、太陽能等優勢資源就地轉化為電力,實現大規模外送。該人士表示,如“疆電外送”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將直接和間接增加投資1.2萬億元,解決近6萬人的就業,給自治區每年增加近300億元的收益。
另外,“疆電外送”也讓新疆清潔能源的發展進入爆發期。
截至2014年底,新疆電網風電與光伏裝機容量達到1129萬千瓦,同比增長39%,預計2020年新疆電網內風電裝機容量將突破30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突破1500萬千瓦。
據了解,三峽集團計劃將在“十三五”期間投資500億元,致力于新疆風電、水電、太陽能資源開發,促進新疆清潔能源利用和產業發展。
當然,“疆電外送”轉變調整的不僅僅是電力產業。
“2014年,新疆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00億元,同比增長10%,經濟社會對電能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技術人員說,據推算,到2015年底,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售電量將達到832億千瓦˙時,這完全得益于每年大規模的電網建設和配網改造。
到2015年底,隨著新疆750千伏主網架的建成,不僅可以顯著提升新疆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同時,還有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大電網堅強的保證,僅烏魯木齊市就計劃建設1500萬平方米電采暖項目,讓市民享受由清潔電能提供的供暖。
據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4年年底,“疆電外送”累計達到306.9861億千瓦時,其中火電外送電量達到271.2975億千瓦時,相當于外送煤炭(折合標煤)938.6 萬噸,有效地緩解了疆內鐵路的輸送瓶頸,同時外送風電35.6886億千瓦時,使新能源企業增加收益約22.48億元,給電力行業帶來經濟效益并拉動 GDP增加103.87億元。
“疆電外送”時間軌跡
2014年1月27日,新疆首條特高壓“疆電外送”±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隨著特高壓“疆電外送”工程的全面建設,新疆正在逐步由中國能源領域的“替補”變為“主力”,成為一個新的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
2013年6月,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建成投運,“疆電外送”能力提升到了200萬千瓦。
2010年11月,新疆電網與西北電網聯網,開啟了“疆電外送”的大門,新疆豐富的電力資源首次實現外送。來源:亞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