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火之前,“智能+”也曾如日中天,智能電網、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如今,終于輪到智能光伏登場。
4月24日,中國智能光伏產業聯盟籌備會在南京召開。4月27~30日,智能光伏在SNEC大會上出了不少風頭。6月,聯盟還將于上海正式宣告成立。
光伏智能化,究竟是炒作概念,還是必由之路?
傳統光伏電站面臨問題較多,企業尋求解決之道
在青海省格爾木,有一座由中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運營的光伏電站,雖以規模巨大聞名,更有名的卻是它的管理方式。
兩三年前,為解決諸如安全生產運行如何保障、故障排查如何精準等問題,中電投黃河公司聯合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等單位,研發了一套可實現光伏電站數字化和智能化統一管理的科技平臺。
這,算得上是智能光伏的濫觴。
去年3月,業界第一個智能光伏電站現場會在格爾木召開,會上首次提出智能光伏電站概念。今年3月,中電投黃河公司舉辦了智能光伏電站建設成果發布會。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里,正硅新能源、華為、木聯能等一批企業,紛紛涉足智能光伏,并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對此,應邀參加SNEC大會的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前些天撰文指出,經過醞釀,光伏智能化“大趨勢已經非常明確”。
“大趨勢”因何而來?傳統光伏電站面臨問題較多,企業尋求解決之道,智能化便成了選擇。
SNEC大會上,正硅新能源董事長兼總裁吳協祥對智能光伏作了詳盡闡釋。據他介紹,光伏電站特別是大型地面電站容易存在故障率高、可靠性低,電能損耗大、電站效率低以及運維管理困難等諸多問題。
“比方說,光伏電站的組件串并聯結構要是不合理,會產生木桶效應,導致電量損失可達10%以上;像熱斑效應,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這個問題都很突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吳協祥稱。
“另外,清洗光伏組件也不簡單,基本都要靠消防車。究竟多長時間洗一次,怎么洗,都需要規劃,否則可能帶來負面的效果,比如溫度高的時候,一洗也許就會爆掉。現在很火的漁光互補,運維更麻煩,因為涉水,一旦漏電就有安全問題。而且,水中生物多,發電板易受污染。”吳協祥表示,“而智能光伏的出現,為這些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智能光伏優勢顯著,引發國內外關注
關于智能光伏的具體定義,目前并無定論。在吳協祥看來,光伏的智能化包含了6個方面的內容,即智能發電、智能安全、智能監控、智能運維、智能用電、智能電網(如圖所示)。
“發電單元的智能化是基礎,它的底層是每一片電池,是電池到組件、到組件串,這個過程當中的智能化,才是智能光伏的根基。如果根基沒打牢,損失就會發生。”吳協祥說,對于待建的電站,可以采用電池子串級MPPT,使發電單元達到最優;已建好的電站,若在此環節不夠智能,可以用“外掛優化”來解決。
據吳協祥介紹,傳統電站任何一個地方有一個遮陰口,這一塊組件輸出的電流就會減少,因為是串聯,一個組件上損失8%的發電,就會變成整個組件串損失8%的發電。實行外掛優化后,無論每一塊組件輸出多少,優化器都可以自動調整,一塊組件的輸出減少不會影響到其他任何一塊。如此,就可以提高發電量。
“再拿智能運維來說,現在的運維方式還很粗淺,未來還需要有無人機之類的設備,來做相關的清潔、巡檢等工作。”吳協祥稱。
“智能光伏電站與傳統光伏電站相比,發電量可以提高5%以上,運營維護效率可以提高50%。”華為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總經理許映童用兩個數字來直觀地表述智能光伏的優勢。
石定寰是堅定的智能光伏倡導者、推動者。他認為,智能光伏融合了大數據挖掘和分析、云計算、通信技術等,是“互聯網+”的生動實踐。他介紹說,現在智能光伏不僅受到國內企業關注,也吸引了國外同行的目光,格爾木智能光伏電站建成后,已有全世界超過100家公司慕名而來學習考察。
石定寰甚至將智能光伏上升到服務“一帶一路”戰略高度。“作為新能源、互聯網融合的新型能源解決方案,智能光伏必將為這一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他說。來源: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