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新概念。能源互聯網是以開放對等的信息—能源一體化架構真正實現能源的雙向按需傳輸和動態平衡使用,最大限度地適應新能源接入。隨著特高壓輸電等先進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電網已經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能輸送載體,它還是功能強大的能源轉換、高效配置和互動服務平臺。應該說,能源形式有多種多樣,電能源僅僅是能源的一種,但電能在能源傳輸效率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考慮互聯問題時應以電網為主。從全球來看,國家和地區間的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能源基地遠離負荷中心,需要實施能源的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和大范圍的優化配置。以我國及周邊地區能源資源情況為例,中國新疆、俄羅斯西伯利亞和蒙古的各類能源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而當地能源需求小、能源價格水平較低。這些地區與歐洲用電負荷密集的國家和地區的距離大約在4000公里以上,一般高壓等級的輸電線路不具備如此遠距離的輸電能力,需要利用特高壓電網實現遠距離跨區輸電。這樣,依托能源互聯網,在能源開發上清潔替代,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實現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能源為主轉變。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根本上解決化石能源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在基礎設施層面上,能源互聯網是一個信息和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的架構,未來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物聯網組成的基礎設施對等互聯地交換能量,組成信息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的場景。現在“能源互聯網”在整個資本市場非常火熱,在輸電端,已經出現了特高壓的投資熱點。綜上所述,擁抱“能源互聯網”,就得從“互聯網+電網特高壓”開始,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體制變革和能源結構的調整,進而統籌全球范圍內的能源資源的開發、配置和利用。來源: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