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采用新能源發電取得長足進步。不但投資規模和裝機容量高居世界首位,市場競爭能力也大幅提升。目前,風電的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煤電,光伏發電的成本也將在“十三五”期間具備與煤電競爭的能力。與此同時,由于發電不穩定,電網對風電和光電的消納存在較大困難。隨著風電和光電裝機的大幅增加,棄風和棄光問題日益突出。據悉,目前我國“三北”地區棄風和棄光電量,已占到全部可發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這一背景下,電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不但具有客觀必要性和緊迫性,而且具有現實可能性。
平衡電力供求。電力是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高效能源,同時又具有生產和消費同時進行、產品難以存儲的突出特點。由于風力和光熱隨時變化,相對于水電、煤電等傳統發電方式,新能源發電的自我調節能力更弱,進一步加劇了電力供求的峰谷矛盾。通過電網+互聯網,形成堅強智能電網,促進電力供應和電力需求之間的雙向互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峰谷矛盾。
實現多能互補。近日,國家電網公司宣布正式開工安徽金寨、山東沂蒙、河南天池三座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電力負荷低谷時的棄風、棄光電能抽水至上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可成功將低谷時的多余電能,轉變為高峰時的高價值電能。依托智能化的特高壓電網,實現水電、風電和光電多能互補,將從根本上提高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
支持電網改革。通過電網+互聯網,提供產銷直接見面,用戶自主選擇的技術條件,將為電網體制改革創造重要前提。這樣,不但有助于形成獨立的電網輸配電價,全面實現競價上網,也有利于從根本上降低用電成本。由于新能源的技術進步明顯快于傳統能源,產銷見面和競價上網,更有助于迅速提升新能源的市場競爭能力。
發揮大國優勢。我國地域遼闊,各類新能源資源極為豐富。同時,由于地理氣候差異極大,各地的電力資源和電力需求分布極不均衡。電網+互聯網與大國經濟的規模優勢和自然差異相結合,可在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設能源互聯網,通過多能互補和供需銜接,為我國新能源開發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