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新華網主辦的“2015第五屆能源高層對話”論壇上,來自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的官員,以及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企業的代表,介紹了“一帶一路”戰略在過去一年里獲得的收獲,并對未來如何推進這一戰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構想。
▼重大項目已有早期收獲
推進“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表示,“一帶一路”的藍圖已經繪就,各方面的啟動工作比較好。目前,一些重大項目已經形成早期收獲,有關方面積極配合高訪活動,利用高層引領推進了早期項目的順利實施。
歐曉理說,“一帶一路”確定了五大戰略方向,東亞、東南亞重點區域都有開建、續建重點項目。在東亞,中塔公路、中亞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項目都在加快建設。與哈薩克斯坦的產能合作簽約了28個項目,涉及鋼材、建材、化工、紡織等優勢產業。在南亞,以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出訪巴基斯坦為契機,中巴經濟走廊,條件成熟及啟動建設工作,第一個經濟項目也已在中巴經濟走廊落地。
據歐曉理介紹,各有關部門都在制定本部門實施“一帶一路”的方案,比如海關總署提出了《落實“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意見》,稅務總局制定服務于“一帶一路”的稅收政策。各地方也根據各自的優勢和特點研究制定本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全國大部分地方的實施方案都已經編制完成,有的已經與國家規劃實施對接,現在只有北京市和西藏還沒有做完。
對于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企業,歐曉理建議要做到“三要”與“三不要”,三要是要學習研究、要合作分享、要承擔責任;三不要是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貪大求快。
▼通過“一帶一路”建立全球競爭優勢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力量在不斷強大。不但要把自己的新能源做好,還要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去,建立全球競爭優勢。
梁志鵬說,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將我國的新能源產業推出去發展壯大,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發展我們強的;二是人家需要什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能源,但他們的能源結構并不合理,也需要發展新能源。比如中亞國家地域非常遼闊,能源發展要更多的依靠電力。因為地域遼闊的國家,人口非常稀少,大規模發電廠的投資巨大,利用率并不高,因此發展因地制宜、多種能源互補的清潔能源系統是最好的方式。總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考慮沿線國家的不同情況。
梁志鵬還表示,我國的特高壓發電技術、輸配電技術、智能電網技術不遜色于任何國家。新能源裝備也是有競爭力的。在以電為核心的走出去過程中,要更多的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智能電網。
怎么做才能讓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合作得更好?梁志鵬說,首先是研究哪些國家、哪些地區是重點地區,他們需要什么。信息的交流、技術的交流、誠信體系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雙方需要,了解各自的優勢。
▼“一帶一路”助推央企加快國際化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總經理王中堂表示,作為核電企業,要抓住“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期,促進核電裝備技術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范圍內的大多數國家都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能源需求十分旺盛。其中,不少國家對發展核電有著強烈的希望。
核電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技術優勢、產業優勢、資本優勢、經驗優勢,促進自主化的先進核電走出去是整個行業共同面臨的重大任務。“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會同相關核電企業、設備制造企業、金融業協力推進,加快開拓國際市場的步伐。”王中堂說。
據王中堂介紹,CAP1400海外市場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在與美國西屋公司合作開發土耳其核電項目,設計建設2臺AP1000和CAP1400機組。該項目已向土耳其政府提交了廠址的項目開發報告,包含了從廠址特征一直到核電廠設計、金融融資方案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
此外,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在進行南非核電項目的備戰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前項目開標。
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相比,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則是更加契合于“一帶一路”的需要。近二十年來,中國電建一直實施的是國際優先戰略。
“我們非常清楚像中國電建這樣的企業必須建設成為全球化的企業,實施全球化的發展才可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們在100多個國家執行1500多個項目,擁有外籍員工6萬多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晏志勇說。
據晏志勇介紹,中國電建在踐行“一帶一路”戰略中追求的目標是在沿線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秉承技術先行、風險可控、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原則。
晏志勇還就傳承絲綢之路精神、構建能源制度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將擁有一流技術和建設能力的水電作為國家的品牌,它會更好的帶動其他行業。第二,讓企業和金融真正融合在一起,解決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也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來源: 能源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