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容忽視的是,今年新能源限電卻加劇,在國網看來,這與近兩年用電需求放緩、電源結構不合理、電網發展滯后、市場化機制缺失不無關系,建議實現電力系統整體統一規劃,建立有利于新能源消納的市場化機制,并且加強調峰電源管理。
經過近十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風電規模最大、光伏發電增長最快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在15個省區已成為第二大電源,有11個在“三北”地區,占比均超過10%。其中,蒙西、甘肅風電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甘肅、新疆太陽能發電裝機超過500萬千瓦。冀北、甘肅、蒙東、蒙西新能源裝機比重均超過30%。
與新能源的快速增長相比,用電市場擴展卻慢了很多。截至11月底,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電源總裝機同比增長9.9%,但1至11月用電需求增速卻僅有0.4%,這導致國家電網調度范圍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分別下降356、311、94、45小時。
“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難以就地消納。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抽水蓄能、燃氣電站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低。加之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電力增速減慢,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新能源消納矛盾更加突出。”國網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分析稱。
當前正值編制國家“十三五”能源電力規劃的關鍵時期,國網建議,改變過去各類電源各自為政,只發布專項規劃的做法,實現電力系統整體統一規劃。同時,落實國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相關要求,合理確定政府、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和用戶等各方主體在新能源消納中的責任和義務,建立有利于新能源消納的市場化機制。此外,合理控制供熱機組和自備電廠發展規模,明確自備電廠參與系統調峰的相關要求。 來源:電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