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黃金發展期仍需攻克上層能量管理問題
“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底建成30個 “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的目標基本完成,且這些項目的技術問題已逐步解決。據此,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期間微電網示范項目必將加速。據保守估計,“十三五”期間微電網示范工程有望完成200個,以每個微電網裝機容量3兆瓦、投資5千萬/兆瓦計算,微電網裝機容量可達600兆瓦,市場投資達300億元。“同時,隨著光伏逆變器、儲能技術等不斷成熟且成本持續下降,微電網可推廣性逐漸增強。”張育銘就此認為,微電網即將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
“微電網中的儲能系統可對大電網系統提供重要補償。”張育銘介紹,它可以結合當地能源需求,因地制宜地搭配所在地可再生能源自成發電、輸電、配電系統,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據他介紹,最佳的微電網是建設在深山、海島等大電網覆蓋不到的地方,“這些地方建設輸配電網絡的成本太高了,結合當地自有的可再生能源建設微電網的成本反倒便宜很多。”張育銘表示。同時他指出,隨著快速充電站需求增多,微電網將迎來新的市場需求。“當前,電動車的國際趨勢是跑300~500千米快速充電站將會越來越多。但全國高速公路網所及的地方不一定有電網。”他認為,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在路網周邊建設微電網,為快速充電站供給用電。
“當前,國內微電網硬件已經達到一定技術水平。臺達目前正開展微電網上層能量管理層面的研究。”張育銘表示,微電網的構成包括變流器、充電站等,并不簡單,其能量需要從更大范圍去管理、維護,而當前對其管理的研究比較偏重對作為構成部分的單一產品 的研究。“微電網上層層面的能量管理比較復雜。這點與電力系統比較相似,需要去了解電力系統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故障怎么管理、如何保護等。”他指出,這也是接下來微電網發展與管理研究需要攻克的問題。
儲能系統是關鍵需不斷提升輸電效率
“微電網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儲能,目前儲能系統最主要應用的是鋰離子電池。”張育銘表示,在制造過程中,要特別注重鋰電池質量均勻化,否則易出現能量短板效應。
“臺達從嚴格要求做工環境清潔、裁切精度高等層面,降低電池質量的差異性,并不斷改變鋰離子材料配方提升鋰電池容量密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他也指出,微電網對儲能有特殊要求,要想穩定微電網,儲能必須要有過強的過負載能力,并能夠黑啟動,同時還要具備智慧電網的功能。這些都是微電網儲能系統需繼續完善的功能。
此外,近年來隨著儲能技術迅速發展,儲能成本不斷降低。但他認為,要想更好地推進微電網發展與實現其應有的功能,儲能設備的價格還需要繼續下降,并帶動微電網整體輸電成本下降,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其輸電效率。這些都是當前微電網的缺陷和不足。說到微電網傳輸效率,必須要講到作為其發電環節關鍵設備的變流器。“近年來,怎么把變流器體積做小、效率做上去,怎么把輸電效率提高,是變流器行業重點攻關的難題。”張育銘介紹,臺達變流器效率已經達到98.5%,接下來臺達將繼續改變傳輸方式,由現在的低壓傳輸嘗試使用中壓傳輸,以提高微電網傳輸效率。 來源:中國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