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來進展并不順利的電力體制改革,在行業寒冬和高層力推之下能夠真正破冰嗎?
工業用電疲軟 上市國企發電量集體下滑
近日,在香港上市的華潤電力發布業績公告: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下跌超過兩成,同比下跌16.17%;凈利潤減少了14.77億港元,降幅達到21.7%。售電量小幅下滑0.7%。
盡管利潤下滑,華潤電力的售電量情況在已經公布數據的電力公司中其實還算是比較好的,其他幾家公司情況更糟糕。
大唐發電公告稱:今年上半年發電量同比減少5.8%,上網電量為減少5.6%。作為上海地區最大的電力生產企業,上海電力今年上半年發電量同比減少10.99%。主營業務為水電的甘肅電投,2016年上半年發電量同比減少了18.44%。
眾多上市公司下滑的業績,背后是工業用電的疲軟。統計數據顯示,工業用電占全國用電量的七成以上,但最近三年,工業用電已經出現增長停滯。去年的用電量還出現了下跌。下圖是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根據wind數據繪制的中國歷年工業用電量變動趨勢圖:
根據中電聯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工業用電量扭轉了去年的跌勢,但是增長率僅僅為0.53%。而上半年中國GDP增幅為6.7%,工業用電量增長幅度還不到GDP增速的零頭。
區域性的數據更有代表性,以上海為主要市場的上海電力上半年發電量減少一成左右。而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344.7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六大重點行業除了生物醫藥制造外,悉數下滑。
在過剩中掙扎 電力行業迎來更寒冷的冬天?
用電需求疲軟的同時,業績面臨下滑的電力企業們,還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巨大壓力。大唐發電在公告中稱:發電量的下滑主要受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影響所致。但實際上當前的發電產能遠非“寬松”這么簡單。
中電聯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發電設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創下新低,僅為1797.41小時,與2011年同期的2306小時相比,跌幅高達22.06%。
當電力設備利用率創下新低時,新的發電能力仍然在增加。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發電新增設備容量同比增加24.23%;今年前4月中國新增發電生產能力又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123萬千瓦。當鋼鐵、電解鋁等下游用電大戶都在面臨去產能壓力之時,迅速增加的發電能力,正堆積成為新的“堰塞湖”,發電企業未來的日子不好過。
事實上,過去幾年以來,即便是過剩情況不如今年上半年嚴重,電力巨頭們的營收增長就已經出現停滯,下圖是面包財經(微信公眾號ID:mbcaijing)根據財報數據繪制的華潤電力近年來的營收情況:
2016年上半年,華潤電力同期運營的27座附屬燃煤發電廠,平均滿負荷機組利用小時數為2315小時,同比下降8.6%。而在2014年上半年華潤的火電機組平均利潤小時數還高達2721小時。兩年時間,華潤的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已下降了15%。
電力供應過剩 能否倒逼電力體制改革加速?
供應過剩也許并不全是壞消息,給打破電力壟斷帶來了機遇。
人民日報近日刊文稱:“2002年就出臺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十幾年來少有實質性進展。近年來,電力供應能力快速增長,電力需求增長相對緩慢,電力供求關系呈現寬松態勢;同時,隨著一次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回落,電力生產成本也明顯降低。降低電力價格迎來了難得的窗口期。”
2015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稱要加快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逐步打破壟斷。2016年3月發改委再次發出通知,特別明確要求:積極推進電力直接交易。
據測算,2015年全國電力直接交易4300億千瓦時,按每千瓦時平均降低5分錢測算,減少了用電成本215億元。
電力直接交易,意味著除了兩大電網公司之外,發電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事實上,華潤電力已經向華潤集團體系內的企業進行直供。華潤稱:“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華潤電力將加速與華潤集團旗下業務的合作,上半年已為華潤水泥、華潤微電子等公司提供直供電服務,且已在廣東省開展電力零售代理服務。” 2016年上半年,華潤電力直供電力的總售電量為11.8百萬兆瓦,占其總發電量的16.56%。
但電力市場的開放,也意味著更多競爭對手的加入。很多用電大戶此前已經通過各種方式上馬自備電,降低用電成本。據中國鋁業財報透露:中國國內電解鋁自備電配套率已高達72%。魏橋紡織也在財報中披露:其自建電廠除向魏橋集團的下屬企業供電外,還向外供應超發電力。供電價格遠低于大電網電價。
電力改革,這次真的能成嗎? 來源:面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