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內容涵蓋水電、核電、煤電、氣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各類電源和輸配電網,重點闡述“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力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通過戰略性和導向性的思路和辦法,對于發展指標盡可能予以量化,對于發展目標給予清晰明確的描述,《規劃》是“十三五”電力發展的行動綱領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文件、布局重大電力項目的依據,規劃期為2016-2020年。
規劃從供應能力、電源結構、電網發展、綜合調節能力、節能減排、民生用電保障、科技裝備發展、電力體制改革8個方面繪制了電力發展的“十三五”藍圖。
規劃提出,在供應能力方面。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人均裝機突破1.4千瓦,人均用電量5000千瓦時左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鄉電氣化水平明顯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在電源結構方面。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約39%,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煤電裝機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降至約55%。電源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規劃亮點】
大力發展新能源
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規劃強調,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按照集中開發與分散開發并舉、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優化風電布局,統籌開發與市場消納,有序開發風電光電。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按照分散開發、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布局光伏電站。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按照存量優先的原則,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4000萬千瓦。
規劃還提出,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在堅持生態優先和移民妥善安置前提下,積極開發水電。以重要流域龍頭水電站建設為重點,科學開發西南水電資源。堅持干流開發優先、支流保護優先的原則,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嚴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電開發。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
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將達到5800萬千瓦
規劃提出,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
十三五我國特高壓等輸電技術新增規模達1.3億千瓦
規劃提出,建設特高壓輸電和常規輸電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新增規模1.3億千瓦,達到2.7億千瓦左右;優化電網結構,提高系統安全水平。
規劃提出,電網發展方面。籌劃外送通道,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合理布局能源富集地區外送,建設特高壓輸電和常規輸電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新增規模1.3億千瓦,達到2.7億千瓦左右;優化電網結構,提高系統安全水平。電網主網架進一步優化,省間聯絡線進一步加強。充分論證全國同步電網格局,進一步調整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探索大電網之間的柔性互聯,加強區域內省間電網互濟能力。嚴格控制電網建設成本,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全國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線路9.2萬公里,變電容量9.2億千伏安。
規劃強調,升級改造配電網,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大城鄉電網建設改造力度,基本建成城鄉統籌、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配電網,適應電力系統智能化要求,全面增強電源與用戶雙向互動,支持高效智能電力系統建設。
2020年我國將全面啟動電力現貨交易市場
在電力改革方面,規劃提出,2016年啟動東北地區輔助服務市場試點,成熟后全面推廣。2018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2020年全面啟動現貨交易市場,研究風險對沖機制。
電力體制改革方面。組建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規則,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深入推進簡政放權。一是核定輸配電價。2017年底前,完成分電壓等級核定電網企業準許總收入和輸配電價,逐步減少電價交叉補貼。二是建立健全電力市場體系。建立標準統一的電力市場交易技術支持系統,積極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完善交易機制,豐富交易品種。2016年啟動東北地區輔助服務市場試點,成熟后全面推廣。2018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2020年全面啟動現貨交易市場,研究風險對沖機制。三是組建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四是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2020年前逐步取消優先發電權以外的非調節性發電計劃。五是全面推進配售電側改革。2018年底前完成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培育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從三方面規劃電網建設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表示,電網建設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規劃。
第一是輸電通道的建設。我們考慮輸電通道主要是合理布局能源的富集地區外送,建設特高壓輸電和常規輸電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輸電通道建設過程中重點考慮一是資源富集,二是受端的電源結構和調峰能力,合理確定受電比重和受電結構。同時,在保證跨區送電的可持續性的同時,滿足受端地區的長遠需要,還能夠參與受端的電力市場競爭。“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西電東送”輸電能力1.3億千瓦。
電網建設的第二個考慮是優化區域主網架,加強省間聯絡。進一步調整完善區域電網,提升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協調性,加強區域內省間電網互濟能力,提高電網運行效率,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的可靠供應。同時在規劃中也要求嚴格控制電網建設成本。“十三五”規劃剛剛我也說了全國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線路9.2萬公里,變電容量9.2億千伏安。同時在“十三五”期間堅持分層分區、結構清晰、安全可控、經濟高效原則,按照《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的要求,充分論證全國同步電網格局。
三是配電網的建設,要加大配電網建設,基本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配電網。配電網建設我們堅持城鄉統籌、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的原則。其中中心城市配電網的智能化建設和應用水平將大幅提高,城鄉供電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指標有較大提升。同時配電網建設我們也為電能替代、電采暖、港口岸電、充電設施等電能替代的有效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十三五”將從三方面解決棄風、棄光問題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表示,“十三五”規劃要著力解決現在電力系統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棄風、棄光的問題。
韓水表示,棄風棄光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布局的原因;二是電網輸送的原因;三是系統調解能力的原因。第一方面我們在風電和光伏的布局上在“十三五”要進行優化,一些棄風棄電的地區要有序發展、適當放緩規模和節奏;二是堅持集中建設與分散建設并舉的原則,以就近消納為主,促進光伏的就近消納。
在“十三五”期間我們運用西電東送的輸電通道增加400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外送,同時我們也在配電網建設上加大了改造力度,希望通過配電網的建設,進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能夠使可再生能源以分布式、微電網的形式接入系統就近消納。從電網建設上加強對可再生能源接納和消納的力度。
"十三五"我國將淘汰火電落后產能超200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表示,力爭淘汰火電落后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
韓水表示,在綜合調節能力方面。要加強系統調峰能力建設,提升系統靈活性,從負荷側、電源側、電網側多措并舉,充分挖掘現有系統調峰能力,加大調峰電源規劃建設力度,優化電力調度運行,大力提高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十三五”期間,抽水蓄能電站裝機新增約1700萬千瓦,達到4000萬千瓦左右。熱電聯產機組和常規煤電靈活性改造規模分別達到1.33億千瓦和8600萬千瓦左右。
韓水還強調,在節能減排方面。力爭淘汰火電落后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經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標煤/千瓦時。電網綜合線損率控制在6.5%以內。 來源: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