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
魏玢表示,國家電網公司是落實電力改革任務的重要實施主體,電改對公司影響最大的是輸配電價改革,這項改革對企業而言,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體現在,改革要求建立“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的輸配電價定價機制,改變以往通過購銷差價獲得收入、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模式,新的定價機制保障電網獲得穩定合理的收入,有利于電網可持續發展。挑戰體現在,政府將加強對電網成本、收入和價格的監管,要求電網的投入更加精準、運行更加高效、服務更加優質,電網公司必須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來適應新的監管要求。
據悉,國家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和26家省級電力交易中心建成并實現相對獨立運作。兩級電力交易中心組建后,積極完善中長期電力交易機制,有效促進了資源優化配置,釋放了改革紅利。
魏玢表示,國家電網積極推進市場化交易,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2016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完成市場交易電量79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8%,市場交易電量占售電量比例達到22%。2016年,15138家次電力用戶通過交易平臺參與電力直接交易,通過北京國家級及省級電力交易平臺分別實現電力直接交易電量353億千瓦時、4740億千瓦時,合計5093億千瓦時,總規模為2015年的2.6倍,平均降低用戶購電價格6分/千瓦時,減少電費支出306億元。
促進清潔能源大范圍消納
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風電新增投產79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新增投產6800萬千瓦以上,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王延芳表示,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需要政府、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用戶共同努力,從電源、電網、用戶、市場等多個環節入手,多措并舉、綜合施策。
為了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在電源側應該加強調峰能力建設,提高抽蓄、燃氣等靈活調節電源比例,推動火電機組調峰能力改造,提高供熱機組調峰深度;在電網側應該加快跨省跨區通道建設,擴大新能源配置范圍,統籌發揮大電網配置及平衡能力;在用戶側應該推進電能替代,用市場辦法引導用戶參與調峰調頻、主動響應新能源出力變化;在體制機制方面應該完善火電調峰補償機制,加快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立有利于打破省間壁壘、促進清潔能源跨區跨省消納的電價機制和新能源消納配額制度。
為了促進新能源消納,張正陵介紹,國家電網將重點開展:加快跨區跨省電網建設;加強調峰能力建設,全面做好14座已開工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工作,2017年開工建設5座抽水蓄能電站;強化新能源全網統一調度,加強跨地區、跨流域的風光水火聯合運行,積極組織新能源跨省跨區交易;加快電網平衡能力關鍵技術研究。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