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3日訊(梁華 吳怡欣 午棠 )“自從養豬場運作以來,還沒有停過電。我們用電大戶有了保障,生豬養殖就有利可圖了。”近日,說到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給養殖場帶來的便捷和益處,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大堡子鎮巖灣村脫貧戶楊宜忠樂呵呵地說道。
巖灣村是懷化市級貧困村,在農網改造升級前,電力基礎薄弱,線路老化嚴重,供電能力不足,生產生活用電都難以保障。一心想脫貧致富的楊宜忠屈在高山上喂養自己的“音樂跑山雞”,糊口度日。
2016年隨著村里電力改造升級工程的啟動,電桿豎了、電線換了、電表新了、大功率的變壓器裝了,用電質量獲得了徹底改善。養溫氏豬、做養豬人、發生豬財成了楊宜忠夢寐以求的創業目標。
2017年10月在養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一座月用電達1.2萬度、年出欄生豬1600頭的養殖基地在巖灣村高山上建起。同時成立了合作社,并與88戶343名貧困戶建起了利益聯接機制。2018年合作社實現收入25萬元。
如今,與豬為伴,成了楊宜忠的主要工作,從早忙到晚,越干越有勁。 每天看著晝夜亮堂堂的養殖基地里一天天長大的豬,楊宜忠笑開了花。
電力升級改造是助推脫貧攻堅、實現精準扶貧的關鍵一步,對鄉村振興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靖州把“亮”群眾家,“亮”群眾心,“亮”農村新生活的農網升級改造作為造福農民、惠及農村、發展農業的德政工程,持續加大行業扶貧領域投入力度,優化電網結構,積極解決低電壓、重過載、“卡脖子”問題。全力打造一個覆蓋全縣的智能、高效、可靠電網。
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1.83億元,讓飛山堯管、太陽坪諸葛、寨牙巖腳、新廠姚家等124個村720個村民小組群眾用上舒心電、安全電、滿意電。
靖州通過兩輪農網改造升級“攻堅戰”,新桿線樹立起來了,老舊電桿拆除了,空中密集的“蜘蛛網”不見了。為大幅提高農村供電水平,強化農村電網供電能力,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用電需求,今年該縣繼續實施電力提升改造工程,對甘棠鎮樂群、渠陽鎮泡里等12個村進行農網升級改造,幫助上萬名群眾提高用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