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更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一種新發展方式,而可再生能源產業即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7月3日,多位嘉賓圍繞“中國能源行業展望”這一主題,在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真知灼見。
國際能源論壇秘書長孫賢勝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有三個轉變,即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變、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這對于能源轉型非常重要。
國家電網總經理辛保安表示,能源轉型是大勢所趨,方向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綠色。
作為可再生能源企業代表,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介紹,晶科能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今年預計出貨量為15GW至16GW。據她分析,2008年“十三五”規劃首次納入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發展規劃,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15%,光伏裝機達到1.05億KW。截至2018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4.3%,光伏裝機容量是1.7億KW,實現了超預期完成。但與煤電裝機容量、發電量等相比,光伏在能源結構中的相對量還是較小。
亞洲開發銀行能源部門總監翟永平強調,通過人的努力、政策的連續性、市場的力量,可再生能源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未來,其前景將超乎預期。
對此,錢晶指出,晶科電力在國內的領跑者項目中,投出的最低電價為0.4元左右,已經低于脫硫電價0.44元的水平。她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內,如果減免一些負重稅賦,中國可實現大規模的普通電站光伏平價上網。
“我覺得2008年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還是保守了一點,因為技術發展這十年來,技術發展的速度永遠要比你的再大膽的想象力快。”錢晶說。
“市場的力量比政策更大。”翟永平相信,可再生能源的競爭性會超過煤電等傳統能源。同時,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預期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至關重要。
錢晶建議,我國可以對可再生能源計劃進行優化調整。“比如說越南,可能它的國土面積是我們的1/25,但是越南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計劃是占比達到38%。為什么越南可以提高那么高?我覺得最大一個因素在于價格便宜,它已經不需要政府補貼了,等于說它是一個投資行為、投資標的,它已經具有了經濟性和投資價值。在中國,光伏也具備了進一步快速發展,加速能源根本轉型的總體條件。”
翟永平認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經驗、技術、知識可以與其他國家一起分享。比如,未來應多考慮在發展中國家當地設廠,這對于它們的轉型也非常重要。
錢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前幾年歐美頻繁的限制已倒逼中國光伏企業在不斷技術升級的同時,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晶科能源為例,2016年就在馬來西亞檳城就設立了應該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個工廠,目前產能是3.5GW的太陽能電池,2.1GW的太陽能組件,年產值大概是8億美元,創造了6000多個當地就業機會。另外,2019年4月,晶科能源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400MW工廠也已投入正式運營。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7月1日在本屆論壇上表示,將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來提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錢晶也告訴記者,晶科電力也積極將公司戰略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實現全球銷售和全球制造。比如,國內有3.3GW的并網電站,包括1.1GW的光伏領跑者項目,海外并網并持有的1.7GW項目,包括阿聯酋阿布扎比1.2GW的全世界最大單體光伏項目。
“我覺得‘一帶一路’給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更多便利,也降低了風險系數。”錢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