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黨武鎮天鵝村,張堯明及搭檔幫助村民何明友仔細檢查用電設施的健康狀況。劉高才 攝
在貴安新區黨武鎮、湖潮鄉一帶,但凡提到電網員工張堯明,老百姓都會說,“這位張師傅態度好、水平高,有用電事兒找到他,靠得?。?rdquo; “在我眼里,為患者打通任督二脈,是醫生的本職;為城鄉居民解決用電方面的疑難雜癥,是電工的使命!”貴安供電局市場部營業一班綜合作業員張堯明說,只要客戶遇到困難,或有什么用電需要,他總是當作自己的事情來辦,設法予以解決?! ?span id="hnzjrjprxffl" class="bjh-strong">8800天,解決客戶用電疑難問題2580個 “叮鈴鈴、叮鈴鈴……”2019年2月2日(農歷臘月二十八)下午16時45分,貴安供電局營業一班綜合作業員、客戶經理張堯明的電話驟然響起:“請問是張堯明師傅嗎?我是黨武鎮翁崗村自強養牛場的何光雄……5分鐘前電表處突然冒煙整個牛場就沒電了,好像是電表燒壞了……懇請你們過來幫忙看一下!” “光雄老弟,別著急,我們馬上過去給你看看!” 聽張堯明這么一說,電話那頭的牛場負責人將信將疑地慢慢掛上電話?! ≡瓉恚h武鎮翁崗村自強養牛場的養殖數量由80頭增加至150頭,加工飼料的用電設備增加了四成多,用電負荷將近翻一番。電能表不堪重負“鬧罷工”,急得牛場老板何光雄團團轉?! ∨鰶]了飼料,后果不言而喻。就在何光雄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之際,17時12分,客戶經理張堯明叫上搭檔楊羽,驅車火速趕往翁崗村白巖腳的自強養牛場。經查,養殖場三相四線電能表、保護控制閘刀全部被燒毀,就連閘刀后面的絕緣皮線也被燒壞了五六米,情形相當嚴重。再到加工車間查看用電設備,多功能粉碎機、多功能攪拌機、捆草壓草機、揉草機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倍,用電負荷由13.5千瓦增加至27千瓦,遠遠超過原有電能表的負載能力?! ♂槍Υ朔N狀況,張堯明、楊羽兩人本著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開辟“綠色通道”緊急增容。一邊通知裝表班人員配備大功率電能表、空氣開關和大線徑鋁芯絕緣防腐線,一邊幫助牛場補辦電能表增容手續。18時15分,大量程新電表、空氣開關、鋁芯絕緣線更換安裝完畢,養殖場用電設備恢復正常轉動。何光雄緊緊握住張堯明的手,激動地說:“太感謝你們了,太感謝你們了!” 對電力設備開展“望、聞、問、切”,這是張堯明的看家本領,也是工作職責?! ?019年1月8日,伴隨各類客戶邁進“迎峰度冬”用電高峰時段,張堯明攜搭檔楊羽、張小辰按計劃對轄區內10千伏黨松線、黨紫線、黨巖線、潮高線、紫學線等線路所帶的配電變壓器、配變計量裝置、400伏及以下線路等供電設施進行巡視檢查和紅外測溫,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和安全隱患,保障城鄉居民持續、可靠用電。 “在巡視檢測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電氣設備是否存在冒煙的跡象,運行中的電氣設備如果冒出黃色的煙,可以斷定該設備過熱,因為機械上的故障或電源上的問題使電氣設備過電流,大電流將竹、木、膠布、絕緣紙、油漆等物質烘烤到150攝氏度左右,電氣設備上的絕緣物質快炭化時,就會冒出黃煙。如果冒了黑煙,電氣設備損壞的可能性就很大,意味著電氣設備絕緣層已被燒壞。”張堯明介紹道,利用人的嗅覺,根據電氣設備的氣味也能判斷故障,如產生過熱、短路、擊穿故障,則有可能聞到燒焦味、火煙味和塑料、橡膠、油漆、潤滑油等受熱揮發出的氣味。“當然,用手接觸電氣設備外殼也能‘切’出故障隱患。當手掌稍久地停在電氣設備上時,覺得燙得難受,這時電氣設備表面溫度已經達到50攝氏度左右了。電氣設備內部溫度要高出表面溫度10~20攝氏度,電氣設備一旦過熱,會加速絕緣老化,使其壽命縮短。”張堯明向記者講述他多年的“臨床經驗”。 8日上午11時25分,當張堯明、楊羽、張小辰三人巡視檢查完畢石廠村的線路設備,剛剛到達天鵝村村口,正準備上山采藥的楊懷安老人一眼看見張堯明,便急忙走上前拉住張堯明的手,“張師傅,你來得正好;走,到我家去,幫我把灶房里的電線、電燈給接一下!” 原來,楊懷安老人在5天前熏臘肉,不小心著火燒起來,把灶房里的電線、燈泡全燒了,幸好發現及時沒釀成大禍。老人不懂電,不伸援手哪能行!打開簡陋的灶房門,張堯明等人憑借嫻熟的技能,三下五除二接通室內線路10余米、安裝拉線開關2個、接通電燈2盞。貼心、周到的服務,妥善化解了老人數日來的“心事”?! ≡邳h武鎮、湖潮鄉30多個行政村,不管哪位村民在用電問題上找到張堯明,他都盡力而為,絕不推辭。慢慢地,鄉親們都稱他為電力行業的“老中醫”。 曾在云南西雙版納空軍雷達部隊服役5年的張堯明,覺悟高、身體勤、心眼好。據營業一班班長蔣青橋仔細測算,自張堯明從部隊復員后1995年5月10日進入供電企業的那一天起,至今已在電網企業基層班組辛勤打拼了8860多天,幫助用電客戶準確診斷、妥善解決各種疑難問題2580余個。

張堯明及同事在走村串寨問診用電設備的同時,不忘給村民宣傳講解用電業務辦理方式和安全用電知識。 劉高才 攝
24年,行走里程達24.98萬公里 無論寒冬臘月,還是高溫酷暑,為轄區客戶做好供電服務、消除設備缺陷的腳步,從未停歇?! ?0多年來,“執著耕耘、鍥而不舍”,成了張堯明的代名詞。1989年12月至1994年12月在云南西雙版納空軍雷達部隊綠色軍營的錘煉與熏陶,使他養成了雷厲風行、無懼險阻、不勝不休的習慣和作風,復員后進入供電系統工作,軍人堅定果敢的本質和勇往直前的品行絲毫未變?! ?016年6月9日,恰逢端午節。上午9時,數十年未遇的強風、暴雨突襲黨武、湖潮兩鄉鎮,導致多條10千伏線路出現故障。10千伏黨松線黨泥分支線3號桿至4號桿之間的導線被連根拔起的大樹砸斷;17號桿、18號桿被山體滑坡直接掩埋,造成黨武鎮羅家坡、苦李井、小石廠、天鵝、擺克等6個行政村2489戶村民停電。此時,張堯明的妻子患急性闌尾炎正送入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需要人照顧。面對緊急搶險任務和患病的愛人,他毅然選擇了前者,第一時間奔赴事故現場。由于災害發生地位于林區,山高坡陡林密,道路不暢,給搶修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為及時將搶險材料送至搶修現場,他走村串寨動員村民出工搬運搶修物資。白天,哪里最艱苦他就到哪里,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夜深了,他往返于荒郊叢林的搶修工地檢查值班、物資保管情況。在連續4天的緊張搶修中,他沒有請假到省城看望過病床上的老伴,直到搶修任務結束,他才帶著一身的塵土和滿心歉疚急匆匆趕往筑城第一人民醫院?! ?ldquo;只要客戶在用電方面有需要,我們就該主動作為,設法滿足!”張堯明告訴記者。跟隨老張走訪客戶問需求的腳步,不經意間走進了黨武鎮永興砂石廠。談及供電部門的服務,廠長何東杰滿面笑容地說:“從砂場開建幾番升級到現在,產量也從最初的幾萬噸提高現在的幾十萬噸,供電部門對我們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別是張堯明師傅,一直對我們砂石場進行跟蹤服務,不定期上門幫助檢修配電變壓器、粉碎設備電機等,還仔細檢查、維護供電線路。倘若出現緊急情況,一個電話打過去,他總會趕到,從來沒有怨言。對于張師的幫助和服務,我們心里很感激……感謝張堯明等師傅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鼎力支持!” 自空軍雷達兵復員投身電網20多年來,張堯明無論是外出巡查維護線路,還是走訪調查客戶用電情況,一直保持著隨身攜帶工具包的習慣,包內不但有必備的維修工具,還有他自己掏錢買的燈泡、燈頭、開關等備件,隨時幫助處理老百姓的用電故障。正是這樣一位心系客戶、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供電老兵”,在電力系統多次獲評安全生產衛士、先進工作者、優質服務先進個人、優質服務標兵等榮譽稱號?! I業一班詳盡統計和測算,從1995年5月10日至今,24載春夏秋冬、8800多個霜晨雨夕,張堯明在黨武、湖潮兩鄉鎮224.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行走里程累計達到24.98萬公里。 古羅馬著名學者塞涅卡有言:“真正的偉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的力量。”風霜晨露,春華秋實,四十有九的張堯明全身心撲在供電事業上,他勤鉆研、勇擔責,不怕吃苦、甘耐寂寞,從未因為工作的艱辛而放棄夢想,也從未因環境的艱苦而駐足不前。這就是扎根基層、默默耕耘、播灑光明的電力客戶“老中醫”張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