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全力服務脫貧攻堅的工作思路和方案,完成多項重點工程……顯著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是國務院扶貧辦對國家電網公司助力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的一段評語。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目前仍是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自2015年中央吹響打贏脫貧攻堅戰沖鋒號以來,國家電網深入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加快推進西藏各級電網建設,先后完成青藏、川藏、藏中聯網工程和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在雪域高原開啟一條電靚高原、助力脫貧的攻堅之路!
織密“一張網” 助力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一張張因長期缺氧而黝黑發紫的臉龐,一對對因雪盲而充血的眼睛,一雙雙因高寒而凍得腫脹的雙手……這就是青藏聯網工程建設者。在這個被譽為西藏第一條“電力天路”的工程建設之前,西藏還是全國唯一一個孤立運行的省級電網。
“十二五”以來,國家電網先后建成了青藏、川藏、藏中3條“電力天路”,使西藏電網邁入超高壓大電網新時代,在世界屋脊織起了一張堅強可靠的“民生網”“幸福網”和“光明網”。
時間追溯到2010年11月,國家電網公司打響海拔5300多米的青藏聯網工程———唐古拉山沼澤地凍土基礎施工攻堅戰。“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區的40%,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8級以上的凜冽寒風如同家常便飯!”說起那段建設經歷,時任青藏聯網工程突擊隊隊長張明勛記憶猶新。
就是這樣,面對世界海拔最高、自然環境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千里雪域,國家電網人義無反顧、勇于吃苦,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藏中聯網工程建成以后,我們的用電水平大幅提升,村里現在還實現了用電灌溉,澆水快,出水多。有了可靠的電,我家2018年靠種植花椒收入2萬多元,加上家庭旅館和庭院經濟的收入,一年掙得真不少!”西藏林芝市朗縣洞嘎鎮卓村村民扎西頓珠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西藏依托3條“電力天路”的強力輻射,使主電網覆蓋64個縣,供電人口278萬,使西藏廣大農牧民基本實現了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完成藏電外送16.53億千瓦時,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
延伸“一條路” 服務邊疆群眾脫貧致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叮嚀的話語。放眼西藏大地,80%的人口居住在農牧區,小康不小康,關鍵就在農牧區,加強農牧區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助力貧困農牧民脫貧,就是國家電網助力西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山南隆子縣玉麥鄉卓嘎、央宗姐妹的殷切期望,更是對邊疆民族地區發展建設與民生改善的深情牽掛。2018年2月,玉麥鄉用上了大網電。通上大網電那天,卓嘎的丈夫巴桑把一盞老舊的松油燈鎖進柜子,高興地說:“這東西,我小的時候就用,現在它可以徹底退休啦!”
充足的電力同樣也為朗縣產業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保障。朗縣核桃遠近聞名,過去由于完全依靠手工加工,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不高,經濟效益差。接通大網電后,加工鏈全部實現電氣化,提高了生產效率,擴大了種植規模,經濟效益明顯提升,核桃樹成了實打實的“搖錢樹”。
農牧區電網供電可靠性、電壓合格率的大幅提升,不僅為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新動力,也為產業扶貧項目和易地搬遷等提供了堅強電力支撐。
“搬來安置點后,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以前太陽能板每天只能保證2~3個小時的用電,洗衣機、冰柜這些都沒法用。現在24小時都可以用電,家用電器也越來越多,我們過上了好日子!”來自那曲雙湖縣的村醫才多滿懷喜悅地說。
2016年以來,國家電網在西藏自治區投入245億元實施農網“戶戶通電”、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暨農網線路改造升級、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等一系列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完成248個易地扶貧搬遷供電工程,解決了近8000戶貧困人口供電問題。
“9月,阿里聯網與藏中聯網工程開工建設,西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扎實有序推進,國家電網正全力推進主網覆蓋全區74個縣”。預計到2020年,西藏將實現全區“一張網”,將以更加安全可靠的電力支撐,為服務西藏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