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上半年分省份用電量 (單位:億千瓦時)
7月29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發布《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35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3%,但二季度增速達3.9%,反映出社會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持續取得進展。《報告》預測,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全年同比增長2%—3%。
二季度用電增速回升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為-6.5%。但二季度,用電增速提升至3.9%。《報告》認為,經濟運行穩步復蘇是二季度用電增速明顯回升的最主要原因。4、5、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0.7%、4.6%和6.1%,增速逐月上升的態勢反映出社會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持續取得進展。
其中,第二產業用電自二季度開始明顯回暖。國家能源局7月17日發布數據顯示,4、5、6月份二產用電同比分別增長1.3%、2.9%、4.3%,比一季度增速分別提高10.2、11.7、13.2個百分點,對當月用電增長的貢獻分別達到135%、45%、51%,成為拉動電力消費增長的主力。
電力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司長嚴鵬程在7月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穩步回升的態勢充分表明,我國經濟具有應對疫情等外部沖擊的巨大韌性,調結構、轉方式、優動能還大有可為。
《報告》分地區看,上半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3.1%、—3.0%、2.9%、—0.5%;全國有13個省份用電量為正增長,其中云南、新疆等4省增速超過5%。
從各地發布的數據看,云南以7.8%的增速居首,綠色鋁硅等新型產業用電為主要拉動因素。廣西同比增長3.9%,增速居全國第五,其中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用電大省的用電量恢復勢頭也很強勁。上半年廣東以2965億千瓦時居首,山東以2946億千瓦時緊隨其后,兩省用電增速均為-2.07%,但二季度回升顯著,廣東同比增長4.1%,山東同比增長6.1%。
“主要經濟大省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只要他們穩住了、復蘇了,全國經濟大盤也就穩住了、復蘇了。”嚴鵬程表示。
電力消費增長仍有不確定性
我國經濟逐步回穩,但同時,國際疫情仍在蔓延,國際局勢日益復雜,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對后續電力消費增長仍帶來不確定性。《報告》據此作出總體判斷,下半年電力消費增速將比上半年明顯回升,預計下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3%。
在推動疫情經濟復蘇上,電力企業有最直接的貢獻,那就是嚴格落實國家一般工商業電價降5%的要求。《報告》指出,上半年全國電力供應業輸配電業務整體虧損,省級電網企業虧損面接近70%。面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延長至年底”的要求,《報告》建議,電力企業多渠道籌集電價降價資金來源。
《報告》還建議,將電價交叉補貼納入輸配電價。明確交叉補貼主體,單列交叉補貼標準,變“暗補”為“明補”,解決電價交叉補貼問題。
事實上,這并非中電聯首次提出交叉補貼“明補”的建議。2018、2019年,中電聯撰寫出版的《輸配電價改革情況調研報告》《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談及交叉補貼問題時均認為,長期存在的隱形交叉補貼規模較大,導致工商業企業電價虛高,且擠占了工商業電價進一步下降空間。
中電聯據此建議,短期內在現有交叉補貼規模不擴大的基礎上,厘清補貼總水平并改為“明補”的補貼路徑;中期建立妥善處理交叉補貼的長效機制,建立明補基金或稅制,進一步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長期逐步減量、取消對居民電價補貼,逐步建立按用戶用電負荷率定價的機制。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帥泉
>> 數讀
電力消費需求情況
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35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3%,一、二季度增速分別為-6.5%、3.9%;4、5、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為0.7%、4.6%和6.1%。
上半年,第一產業用電量3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畜牧業、漁業、農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4.6%、12.2%和4.6%。
上半年,第二產業用電量2.25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5%,一、二季度增速分別為-8.8%、3.3%。二季度,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增速上升至4.3%,其中6月上升至8.4%,是當前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中的一大亮點。
上半年,第三產業用電量533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0%,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服務業快速發展,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增長27.7%。
上半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53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一、二季度增速分別為3.5%、10.6%。分城鄉看,城鎮居民用電量增長3.6%,鄉村居民用電量增長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