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0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全國存煤7天以下電廠數量比節前減少90%。今年以來,煤炭告急,煤炭價格大幅上升。
由于8月火電產量下滑,9月多地發布限電政策。有分析稱,這或與煤炭價格高漲密切相關,動力煤缺口進一步增大,煤價大幅上行將嚴重壓低火電企業利潤甚至導致虧損。
全球能源危機背景下,煤炭短缺短期內難緩解,電力依然主要依賴火電發電,因此持續已久的“限電”根源在于煤炭,“限電”或仍將延續。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煤炭、火電數據出發,剖析“限電”背后的煤炭能源短缺成因。
一、65%發電量來自于煤電
2020年我國總發電量7.62萬億千瓦時中近65%來自于煤電,如果說電力是工業的血液,煤炭就是電力的“食糧”。

為保證煤炭供應,今年以來,我國加緊推進在建煤礦投產、新投產煤礦(含聯合試運轉)實現產能增加約1億噸/年。同時,明確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新疆5省份15座聯合試運轉到期煤礦辦理延期手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增產增供,有效穩定煤炭產能4000萬噸/年。
據不完全統計,自8月份起,我國已有約1.2億噸左右的煤炭產能被陸續釋放,但煤炭供需依然處于緊張狀態。

二、動力煤價格持續飆升
有分析稱,煤炭價格持續飆升,或是火電產量回落的主要原因。
9月24日至10月8日,動力煤價格延續上漲趨勢,年度價格中樞持續抬升。2021年至今,秦皇島5500動力煤年度均價為930元/噸,較2020年中上漲61.16%。
同時,在全球能源危機影響下,國際動力煤價格也大幅上漲。

三、2021年動力煤供需缺口急劇拉大
數據顯示,2021年1-7月,動力煤供需缺口已達10069萬噸,這一數字在2018年-2019年同期僅為2000萬噸左右。值得注意的是,9、10月是冬儲煤集中備貨時段,11、12月則開始進入供暖期。

目前電力供應主要依賴火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1-8 月,全國火電發電量38723 億度,累計同比增長12.6%;全國火電發電平均利用時間為3034小時,累計同比增長11.6%。

四、2020年,我國七成煤炭來源于這三省
山西、內蒙古、陜西是中國三個產煤大省。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煤炭總產量為39億噸,其中前三大省份的產煤量占產煤總量的70%。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2020年世界能源統計評論》,中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3%,總量位居世界第四。我國大部分煤炭儲量位于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主要來自以下14個大型產煤基地。

五、山東、內蒙古和江蘇是火電發電“大戶”
《中國電力統計年鑒2021》數據顯示,山東、內蒙古和江蘇是火電發電量最高的三個省份。全國近半省份發、用電差額為負,其中廣東、浙江和江蘇三省發、用電差額最大。
2020年,內蒙古、云南和四川三地跨省送電量最多,分別為2310.77億千瓦時、1664.30億千瓦時和1425.86億千瓦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