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宜興市供電公司積極通過“家園文化”的創建來積聚力量,以“家文化”氛圍來改變供電所員工的日常行為與生活,將“家文化”建設與供電所日常管理緊密結合,通過塑造“家文化”氛圍來潛移默化地引導人、提升人,從而推動工作、提升管理,實現了基層“家園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大黨建”工作的融合。
該公司以“家園文化”建設為基層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主線,重點開展以全員參與管理、倡導“一次按標準做好工作”的工作理念和積極構建和諧溫馨氛圍的工作方式,打造了“持家有道”、“治家有方”、“齊家有情”的富有“家園文化”魅力的基層供電所。
持家有道:全員參與管理是“根本”
在環科園供電所的班組里有一面“社會責任”“明星展示墻”。這里明星墻上的每一位員工都笑容燦爛,光彩耀眼。
在宜興市供電公司各個供電所內,每一位員工都是所務管理的主人。只有深入員工和客戶之中,用他們的視角來檢驗公司的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同時探索有一個好的管理方法和引領的“家長”,才能剖查出問題。為此,該公司積極開展全方位典型引領,通過舉辦每月一期的“農電之星”“群星薈萃工程”,編制《磨礪》、《工作簡報》開展班組管理典型經驗交流,《引領》雜志期刊傳遞公司正能量。
在供電所每月組織的民主管理生活會上,都會邀請一定比例的普通員工列席,參與所內重要事項的決策,每個班組也選舉產生民主管理小組,以確保班組工作分配、指標分解、獎金分配等一系列事務的公平、公正、公開。在基層,各供電所著重強化班組培訓,開展班組管理、責任意識、服務禮儀等專項培訓。同時,該公司還倡導所內開展每周一期“服務行為大討論”,每個班組推選一名一線服務人員現身說法,講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踐行服務理念的心得體會,探討典型事件的服務技巧;每個季度召開一次“道德講堂”,將責任意識、職業道德、團隊精神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灌輸到每一位基礎員工的意識形態中,使學習交流成為員工的常態,員工充分參與班組管理,自我管理、自主創新、服務意識和歸屬感不斷增強。
治家有方:“一次按標準做好工作”是“良方”
“一次按標準做好工作”、“每天學習一點,每天提升一點”,在供電所的每一處,都能看到激勵人心的標語。融洽向上的氛圍讓所內工作人員做事更有激情,服務更加暖心,工作更有效率。
今年10月份,該公司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工程為載體,在文化建設中引入技師實訓室,并在官林供電所和環科園試點建立了唐瀟創新工作室和范妮婭技師工作室,定期召開技術交流會,積極引導所內技師以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來攻克業務“瓶頸”,還將供電所員工專業類別、業務內容等要素進行分類,不斷提升業務水平。
環科園營業班專業工程師王敏說:“以前對營業班工作如何做精一直是有興趣的,但不知從何入手,沒有引路人,現在有了技師實訓室,遇到生產難題可以組織工作室的伙伴一起討論,工作樂在其中。”
在“蜜蜂行動”活動中,該公司還加強了對員工服務行為的“標準化”管理,針對客戶經理工作,該公司要求各所重點分析社區客戶經理現場服務過程中,是否嚴格按照公司要求做首問負責制、受理客戶委托業務是否對后續班組做到實時跟蹤,與其他班組間的業務交接是否做到無縫銜接,對客戶提出增值服務是否有始有終、實現閉環管理等等。
齊家有情:溫馨和諧氛圍顯“溫情”
不僅僅是“干在一線,美在一線”,公司還積極倡導“樂在一線、學在一線”。 在環科園供電所剛剛成立的職工“溫馨小家”里,處處體現了尊重員工價值,激揚士氣,團結力量和員工積極主動創造的文化氛圍,讓員工深切感受到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親情關愛,深切感受到家園就在身邊,溫情就在身邊。
為進一步拓寬溝通渠道,實現基層員工溝通無障礙模式,宜興市供電公司各供電所積極探索,以“微信”管理方式加強與基層所職工的交流。環科園供電所在“所務管理層”微信群的基礎上建立了“兄弟情”職工微信群,收集員工微心愿,廣泛聽取員工真實的聲音,利用有限的“微”空間,讓每位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心。同時在所內開展象棋競賽、斯諾克等體育小競技,還有線損查找、檔案清理等競賽,不僅為班組減壓,還為基層提供了主動創新的可能。
該所職工楊建躍在業余時間很喜歡舞文弄墨,在“兄弟情”微信群上常常“曬”有他的書畫作品。所領導發現只要有他的作品上微信群,就會引起許多職工的關注和“點贊”,于是“趁熱打鐵”之下,該所積極引導和組織所內的“小鮮肉”們一起向楊建躍學習書畫技藝。
營業班“90后”的大學生員工俞喆建深有感慨地說:“班組里就像個大家庭,不論工作還是生活氛圍都很好,我很榮幸剛參加工作就能進入到這樣融洽的班組。” 來源:新華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