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啟動電網發展診斷分析工作,總結“十二五”電網發展診斷落實情況,查找電網發展薄弱環節,分析原因,為提升企業資源配置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主面提出建議。
“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海東市持續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做強做優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由傳統粗放低效型向集約循環高效型轉變的重要階段。為全面摸清海東電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管理短板,4月25日海東供電公司啟動電網發展診斷分析工作,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從電網發展規模與速度、安全與質量、效率與效益以及企業經營與政策等方面系統診斷電網和企業現狀,確定電網發展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公司管理短板,分析主要原因,把握電網發展方向,明確電網投資重點,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提升電網發展質量、安全穩定水平、運行效率,提升企業資源配置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措施建議。本此診斷工作將延續至6月份結束,診斷覆蓋所屬110千伏至10千伏各電壓等級,以2015年電網發展診斷工作為基礎,診斷分析、填報公司電網發展和企業經營2015年數據,為“十三五”電網發展奠定數據基礎。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海東公司擬規劃建設110千伏變電站18座,輸電線路416千米,新增變電容量168.9萬千伏安;擬規劃、新建35千伏變電站16座,輸電線路388.3千米,新增變電容量82萬千伏安;擬規劃、新建10千伏配電線路692千米,改造10千伏配電線路2141千米,提高農村供電能力和可靠性。 來源:青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