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但長期以來卻是“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民諺“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的資源優勢逐步為人所知,隨著經濟建設力度加大,沉睡千年的大山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能源資源的開發就是精彩的縮影。
貴州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和水力資源,具有水火互濟的先天優勢。煤炭資源已探明保有儲量523億噸、遠景儲量2400多億噸,居中國江南諸省之冠。全省水力資源蘊藏量1874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量1640萬千瓦,居全國第六位。但很長一段時間,貴州的資源優勢與電力工業的發展狀況并不相稱。建國初期貴州發電裝機總容量0.3萬千瓦,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0.16%。至1978年,全省發電裝機107.2萬千瓦,也只占全國裝機容量1.8%。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貴州電力人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如今貴州發電裝機已超過2000萬千瓦,成為了西電東送的主力省份?;赝F州電力30年改革所走過的歷程,我們為已取得的成就、所選擇的道路而自豪,更有信心去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在新的起點上以更寬闊的視野、更長遠的目光謀劃公司新一輪發展。
一、貴州電力30年改革主要歷程
伴隨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推進,30年來,貴州電力從政企不分到公司化改制,從孤立電網到南方重要的電力輸出基地,逐步邁入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這一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解放思想,沖破計劃經濟樊籬階段(1978--1991年)。1978年前,全國經歷了十幾年的長期缺電局面。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中國的電力工業體制進入了改革探索時期。1979年2月,國務院決定成立電力工業部。電力工業按照“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沿著集中統一的方向發展,加快了電力發展步伐。貴州電力系統“五五末”、“六五”初新增一批大中型發電機組,電網建設上出現了22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貴陽至烏江渡至遵義至四川綦江)并與四川電網相聯,貴州電力供應緊缺局面從1982年起明顯緩解,且每年豐水期有少量電力輸往四川。但由于電解鋁、黃磷、鐵合金、磨料等一批高能耗企業紛紛在貴州建成投產,而電力建設上沒有抓緊安排后續項目,進入“七五”以后我省又出現了缺電局面,且日益嚴重,使電力逐漸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盡管新上了一批“短平快”項目(如清電三期擴建工程2×20萬千瓦、遵義電廠擴建工程2×12.5萬千瓦項目),但因為從1982年到1988年沒有項目開工,缺電局面直到1993年都沒有根本改變。這一階段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艱難推進,在計劃經濟的機體中頑強的生長出了市場經濟的因子。1988年8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作出《加快電力發展若干規定》重大決策,號召全省“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走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投資辦電的路子”,拉開了貴州電力工業投資體制改革的序幕。盤縣電廠由此成為貴州第一個引入外部投資的電力項目,這種探索為一度停滯不前的貴州電力工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促進了貴州電力在“七五”之后獲得較快發展。
走上市場經濟道路,電力發展模式創新階段(1992--2001年)。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進一步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認識問題。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電力工業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成為上下探索的重要課題。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貴州省電力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之初,缺電嚴重,加快電源建設迫在眉睫,但當時卻是宏觀經濟過熱、通貨膨脹、銀根緊縮,微觀環境是貴州電價過低、缺乏吸引外部投資能力。面對不利局面,貴州電力人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路子。降低運行成本,轉換生產經營機制,推行內部模擬市場,在全國電力行業率先用市場的辦法對發供電企業進行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降低電力工程造價,創造了單位千瓦造價在全國同期同類型機組的最低水平;積極開拓省內外電力市場,使得貴州電力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1999年3月8日,國家電力公司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簽署了重要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一致同意加快貴州的電力發展,重新組建烏江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烏江流域的開發從此邁入了快車道。1999年9月,國家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000年11月,作為西部大開發標志性戰略的“西電東送”工程在貴州舉行了開工典禮。貴州電力因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西電東送主戰場,掀起了令世人矚目的“四水四火”、“四水八火”、“日”字環網、“兩交一直”的電源電網建設高潮。
融入南方經濟發展圈,探索電網科學發展階段(2002年至今)。2002年,關于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國發[2002]5號文出臺,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和四大輔業集團公司相繼成立,我國電力工業進入了市場化改革的新時期。貴州電力公司在完成廠網分開后,更名為貴州電網公司,成為隸屬于南方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五年多來,在南方電網公司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貴州電網公司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南網方略統攬全局,緊緊依靠南方電網大平臺,搶抓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輝煌成果。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努力踐行“企業效益為重,社會效益優先”經營理念,1998年11月,貴州全省實現鄉鄉通電;2007年10月,全省村村通電;每年為農民減輕負擔3億元以上;加大電網建設投入力度,五年投資相當于重建一個貴州電網;優質服務、節能降耗、企業文化、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為貴州以及廣東等周邊省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撐。貴州作為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凸現。
二、貴州電力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貴州電力在30年的時間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轉變。
電網裝機增長20余倍。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把貴州建設成我國的南方能源基地。貴州電網雖幾經周折,仍實現了飛速發展。2004年,隨著黔北電廠4號機組的建成投運,貴州電網統調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2007年,華電貴州公司(烏江水電開發公司)大花水電站兩臺10萬千瓦水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貴州電網統調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目前貴州電網統調裝機容量已達到2135萬千瓦,比1977年底增長了21倍。貴州正向建設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目標大步邁進。
電網結構越趨堅強。貴州電網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1927年第一盞電燈在貴州點亮,到1951年貴州真正意義的電網形成,走了30年時間。即使到1976年,貴州也只是形成了以貴陽為中心,聯接遵義、凱里、都勻、安順、六盤水的以110千伏輸電線路為骨干的統一電網。改革開放以后,貴州電網掀起了發展建設的高潮。1985年,全省形成了統一的220千伏電網。2003年建設了500千伏三角環網。2004年又建成了橫跨貴州北部、西部、中部、東部、西南部的“日”字形環網。到目前貴州已建成以中部“日”字型環網為中心,向北、向東延伸的500千伏主干網架,并通過“五交兩直”500千伏輸電通道和一批220千伏輸電線路與省外電網相聯。貴州電網現已進入超高壓、遠距離、大容量、大機組、交直流混合外送的新階段。
西電東送成為主力軍。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拉開了西電東送項目建設的序幕?!八乃幕稹?、“六水八火”、“兩交一直”等一大批西電東送配套項目的建設,使貴州電網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從2002年至2005年,黔電送粵電力從100萬千瓦增長到400萬千瓦。到2008年7月,隨著施秉至廣東50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的建成,黔電送粵能力新增120萬千瓦,達到840萬千瓦。貴州作為南方能源大省的作用進一步顯現。
電力日益成為支柱產業。貴州電網的快速發展,大大促進了貴州經濟的發展。大規模的電源、電網建設,拉動了貴州煤炭、機械、運輸、建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了貴州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從2002年到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從271.09億元增加到820億元,電力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6.3%,成為貴州省第一支柱產業。尤其在今年,貴州電網在罕見雪凝災害的嚴重破壞下迅速恢復,實現了6月份全省電力行業增加值20.13億元,拉動全省工業增長4.29 個百分點,并以高達22.1% 的比例居行業貢獻之首。
三、貴州電力改革30年的主要經驗和體會
綜觀貴州電網改革發展的30年,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深化改革、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偨Y這3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積累了很多成功的做法和寶貴的經驗,值得很好的總結和發揚。貴州電力的迅猛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前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解除了貴州電力發展的思想禁錮。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逐漸顯現。世紀之交,黨中央、國務院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這是我們黨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為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更為西電東送的實施創造了先決條件。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貴州電力的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多次親臨貴州電力一線視察,指示“一定要下決心把貴州電力搞上去,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就在今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先后來到貴州抗冰保電恢復重建的第一線,慰問職工,指導工作,為貴州電網快速恢復提供了根本保證。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力的發展,幾次就加快貴州電力發展專題行文,有關部門傾力配合,促成了一個又一個項目順利開工,保證了電力建設順利推進。
第二,南方電網大平臺的建成是基礎。改革開放后,貴州電力緊跟時代的步伐,轉變觀念,把握機遇,推進電力事業不斷前進;尤其是西電東送實施后,緊緊依靠南方電網大平臺,貴州電力更是突飛猛進。南方電網公司成立的五年,是貴州電網發展最快的五年。以電網統調裝機容量為例,從2003年的873.9萬千瓦增加到當前的2135萬千瓦,增幅達到了1261.1萬千瓦,占整個改革開放30年增幅的61.3%。依托南方電網大平臺,西電東送工程項目得到長足發展。這幾年,貴州每年保持了比全國高1至2個百分點的經濟發展速度,這1至2個百分點正是西電東送給全省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西電東送的實施,不僅把貴州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了相關產業群的發展,帶動當地脫貧致富,而且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擴大了貴州在區域經濟甚至在國家經濟發展大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因此,堅定不移地推進西電東送,是貴州經濟社會實現歷史性跨越的一條重要途徑。在今年年初的雪凝災害中,在南方電網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南方電網大平臺再次發揮了資源優化配置的巨大優勢,確保了電網恢復目標的提前實現,再一次證明了南方電網大平臺是貴州電網戰勝困難、實現健康發展的堅強保障。
第三,貴州電力人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是保證。貴州電網30年改革發展的歷程,就是一次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真抓實干的過程。改革開放后,貴州電力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路子,不斷開拓市場,轉化機制,奠定了自我發展的能力。進入新世紀,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貴州電力人緊緊把握歷史機遇,主動出擊,開拓進取,頑強拼搏,排除萬難,積極尋求各方支持,搶抓項目,構筑了西電東送的宏偉藍圖。南方電網公司成立后,貴州電網迅速融入南方電網大家庭。安全生產指標逐年向好,文化融合愈漸深入,經營水平愈加提高。尤其在今年抗冰救災搶修復電期間,在數萬人搶修、數萬次操作、工作現場異常復雜的情況下,實現了沒有出現一次人為責任的安全事故,鑄就了“眾志成城、頑強拼搏、不勝不休“的抗災精神,豐富和升華了南網方略,留下了可讓貴州電網人世代繼承的精神財富。
四、貴州電力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黨的十七大的召開為繼續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盡管當前國內外出現了一些新的復雜因素,盡管今年國內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但是經濟社會尤其是南方五省區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不會改變。這幾年,省內GDP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省內經濟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有增無減。這都為貴州電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預計到”十一五“末,全省裝機容量將超過3000萬千瓦,西電東送能力將提高到1100萬千瓦。前景喜人,道路曲折。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貴州電網在發展的過程中將面臨更多的挑戰,突出表現在:
一是電力改革步入“深水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對電力體制改革明確提出:“鞏固廠網分開,加快主輔分離,穩步推進輸配分開和區域電力市場建設”。電力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只是階段性的,改革任務尚未全部完成,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經歷年初的冰災和5月的地震后,人們對電力改革有了更多的思考。電力改革進入縱深階段。改革不確定因素增多,但步伐是堅定的。如何適應改革,并在新一輪改革中增進實力、贏得先機?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積極應對。
二是電網安全壓力大。電網安全是電網企業的生命線。沒有電網安全,就沒有電力的有效供應,更沒有用電的連續性和可靠性,電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也就無從談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本觀念的提出,人們對安全可靠供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電力供應提出了新的期望。作為世界上最復雜電網之一的南方電網,隨著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電網運行的風險也越來越高,駕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特別對貴州電網這樣一個典型的送端電網來說,交直流混合運行、西電東送通道長時間壓極限運行等因素使得電網的安全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局部一個很小的故障,都可能危及電網的安全甚至是整個南方電網的安全。與此同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繁構成電力系統安全主要威脅。安全風險成為電網企業最大的風險。
三是電網建設滯后。由于電力歷史上“重發輕供”觀念的影響,電網投資嚴重不足,造成電網網架薄弱、設備落后、欠帳很多。冰災充分暴露了貴州電網抗災的薄弱環節。除貴陽、遵義外,其余地州都沒有形成220千伏為主的地區骨干網,地區電網缺乏自平衡運行能力,互供互保能力不足;110千伏及以下配網多呈單線、長距離、輻射狀連接,供電可靠性差。由于貴州資源分布的特點,電源點多集中在煤炭儲量較豐富的北部、西部地區,東部缺少電源支撐;大中小機組結構比例也不合理;一些重要城市沒有配置應急保安電源;黑啟動電源規劃建設不夠。電網設計應對嚴重自然災害能力不足。提高電網抗災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四是電網經營困難。首先是煤、油一次能源的短缺和價格的不斷攀升成為制約電力供應的最大因素?!笆袌雒骸焙汀坝媱濍姟泵苤刂?。因電煤供應緊張造成機組非計劃停機、減出力的情況已是頻繁發生。僅今年上半年缺煤停機最高曾達到503萬千瓦,占火電裝機容量的31%。其次是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痣姀S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任務艱巨,電網建設、需求側管理面臨環保挑戰。第三是貴州電網負債居高不下。年初的冰災,貴州電網用巨大的經濟代價換取了貴州社會經濟的快速恢復;隨著電網加固和建設工程的全面展開,電網建設投資力度加大,電網經營面臨持續壓力。
五、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貴州電網可持續發展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正是貴州電網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南網方略為統攬,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推動貴州電網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解放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貴州電網新一輪發展
30年的改革開放源于30年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得益于30年的一以貫之解放思想。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一心一意謀求貴州電網又好又快發展。只有緊緊依靠南方電網大平臺,確保電力適當超前發展,確保電網堅強、電能優質,才能真正發揮好電力先行官作用,才能為各種矛盾和問題的解決創造條件。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電力和諧發展環境。要始終堅持以提高供電可靠率為總抓手,把滿足客戶的用電需求,讓政府放心,讓人民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協調發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實現企業的不斷進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認真研究電力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與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良性互動。電力建設規劃要與城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協調統一,實現電網與電源、輸電與配電、城網與農網、增產與節能協調發展。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自覺履行普遍服務義務,積極承擔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歷史使命,努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電力工業,不斷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
解放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領導干部是關鍵。今年以來,我們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對象就是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處級領導干部。主題就是以南網方略為統攬,發揚抗災精神,轉變觀念,改變作風,提高效率。通過前一階段的活動,我們對阻礙貴州電網發展的因素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對南網方略的理解更加深刻準確,對在南方電網大平臺謀劃發展的認識更加統一,對公司發展思路更加清晰。但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解放思想還需深入。最重要的是要增強各級干部的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促進各級干部能力提升,努力把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加強堡壘,把干部隊伍建設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骨干力量,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保證。要努力營造一種促使干部員工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才華體現在會干事上,把能力落實在干成事上,積極向上、開拓進取、敢抓善管的工作氛圍。要認真研究建立科學的體制和機制,抓好公司層面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力求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績效;抓好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注重選拔求真務實、績效突出的干部到關鍵崗位,形成推動公司科學發展的核心力量。
第二、加快電網規劃建設步伐,打造堅強可靠的貴州電網
為保障西電東送和省內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增強貴州電網抗災能力,我們將“十一五”后期電網規劃建設的重點調整為:以滿足西電東送、主干網安全穩定和省內用電需求為目標的完善500千伏電網建設;以保障地州及以上城市可靠供電為重點的220千伏電網建設;以提高對重點用戶的保障能力為重點的電網建設;以”保民生“為重點的縣級電網、農網配電網建設;以增強互保互供能力為重點的地區聯絡線建設;同時加強與周邊省網間建設一些不同電壓等級的聯絡線路。
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將加大“十一五”后兩年電網建設和技改投資力度,用于打造堅強電網。三年內完成805條線路的加固、應急通信網的建設以及融冰技術項目,以提高貴州電網防災抗災的能力;新建六盤水變,擴建興義變、鴨溪變等變電站,以提高地區電網的供電能力;加大配網建設的力度,構建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的配電網絡;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高農村電網的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今年實現2.2萬無電戶的通電,力爭到2009年實現戶戶通電,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第三、創建國內先進水平供電局,提升電網管理經營水平
創建國內先進水平供電局,是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的有效途徑。
“創先”沒有現成的模式,必須因地制宜,抓住重點,量體裁衣,勇于創新。結合貴州電網實際,重點要在這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電網的裝備要先進,自動化水平要高。要想盡辦法、創造條件,使電網設備達到性能優良、自動化程度高、可靠性高。二是管理要科學。核心之一就是落實責任。重點是以提高供電可靠率為抓手,抓好安全管理、基礎管理、線損“四分“管理和配網規范化管理;做好流程的優化,制度的完備,指標的健全。三是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這是現代社會對企業的要求,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四是做好優質服務。要切實履行“服務永無止境”的服務理念,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停電綜合管理,提高供電可靠率;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服務內涵。貴州電網的基礎薄弱,我們要爭取用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供電局,促進貴州電網管理經營水平的提升。
波瀾壯闊三十載,乘風破浪正當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既要看到貴州電網30年取得的豐碩成果,發揚30年歷程形成的優良傳統;又要清醒認識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清醒認識貴州電網在南方電網發展大格局中的方位與水平。我們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踐行南網方略,大力推進思想解放,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貴州電網又好又快地發展,努力鑄就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