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能源價格高企將給消費者和企業帶來沉重的成本負擔。實現能源供求平衡的重要性會不斷顯現,并不限于未來數年:在更長的時期內,我們預計,需求似乎將出現強勁增長。
截至2009年4月底,油價為每桶大約50美元左右,與2008年6月的每桶近150美元相比下降了很多。盡管有許多觀察家懷疑,在目前的經濟低迷結束后,對于石油的需求是否將會大幅度反彈,再度創下令人震驚的價格新高,但是,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于2008年和2009年進行的研究卻表明,油價新高將有可能在2010年至2013年間出現。至于油價新高到底可能在什么時候出現,或者說能源總體需求是否會達到大大高于經濟危機前的水平,則取決于經濟低迷持續的時間。
就市場的基本力量而言,眾所周知,石油需求與GDP水平有著極大的關聯。海運、公路運輸、石化和航空運輸業不僅大量消耗石油產品,而且還存在著對GDP低迷過度反應的傾向。從供應方面講,經濟低迷持續較長的時間和信貸市場持續緊縮會導致更多的高成本供應項目被延遲和擱置。根據我們的研究,在2009年和2010年間,接近完工的項目將被完成,但由于一些定于2011年及以后動工的項目將被推遲(至少是暫時的),因此,無法保證供應量會大幅度提高。
這對于石油市場意味著什么?對于新近進入該市場的企業而言,2007年年底出現的緊張的供求平衡將會重現,而且速度要比許多觀察家所預測的快。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出的“溫和”低迷情景,該情景設想,GDP將會出現4.7%的跌幅,下跌主要出現在2008年和2009年,而2010年開始復蘇,據此,油價新高將于2010年出現。而根據該組織給出的“非常嚴重低迷”情景(設想GDP跌幅可能達到10.8%),從產能過剩重返2007年偏緊的水平(每天250萬桶)的時間將會推遲到2013年,屆時,可能會出現油價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