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駐塔吉克斯坦大使邵伊斯拉莫夫近日表示,烏將于12月1日退出中亞統一電力系統。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在塔引起軒然大波。此外,哈薩克斯坦方面也表示,當哈電力系統安全受到威脅時也將退出中亞統一電力系統。 中亞屬于輕度缺水地區,各國之間水資源分布嚴重不均,主要的兩條河流——錫爾河和阿姆河,都是跨境河流,自東向西流經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五個國家。中亞五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嚴重不平衡,吉、塔兩國工農業發展相對落后,但占據了上述兩條河流的上游地區,夏季因帕米爾高原冰川融化等原因,水量豐富,發電量過剩。而中亞其他三個國家,尤其是一直在爭奪中亞“老大”地位的烏、哈兩國均處于河流下游,農業灌溉及工業用水嚴重依賴這兩條河流。
蘇聯時期,中亞五國作為加盟共和國,其經濟活動聽從莫斯科的統一指揮。吉、塔在夏季水量充足時,將剩余發電量輸往其余三個國家;在冬季水量下降,發電量不足時,上述三國為吉、塔提供電力、石油等保障。這就是中亞統一電力系統的來源,它不僅是原蘇聯中亞地區成員國間分配電力使用的發電和輸電網絡,同時還具有調節各國水電站排水量以滿足農田灌溉的作用。這樣,水電將中亞五國緊密聯系在一起。
隨著蘇聯的解體,問題開始浮出水面。烏首先根據《國際水資源公約》,認為河流上下游國家應共同享有水資源,要求吉、塔按國際慣例分配水資源,保障烏夏季灌溉用水,并不愿意再在冬季向吉、塔提供電力保障。為此,吉、塔兩國被迫改變境內水利設施的功能,在春夏季下游需要農業灌溉的時候關閘蓄水,在冬季放水發電滿足自身需要。至此,吉、塔兩國冬季能源不足,而下游的烏、哈等國則由于灌溉用水的不足致使耕地面積減少、農作物產量下降、居民生活條件惡化,各國關系逐漸緊張,出現惡性循環的局面。
獨立以來,中亞五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失衡,各國對待中亞統一電力系統的態度迥異。土庫曼斯坦鑒于中亞水電資源爭奪加劇及可能帶來的負面問題,于2003年6月第一個退出中亞統一電力系統。
烏駐塔大使邵伊斯拉莫夫表示,中亞統一電力系統構建于蘇聯時期,目前缺乏協調中心,導致對系統內各國的能源使用缺乏監管,已經無法發揮類似于蘇聯時期的作用,對烏能源安全造成了不利影響。塔外交部獨聯體司副司長胡斯拉夫·戈伊博夫認為,烏方退出中亞統一電力系統是“政治原因”。他指出,任何國家都有為維護本國利益而采取各種行動的權利,但前提是不能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烏方的做法將導致烏塔睦鄰友好關系的瓦解。
由于土庫曼斯坦的電力每年冬天需要通過烏電網輸到塔,所以,烏退出中亞統一電力系統后,對塔而言,意味著從土輸電也變成泡影。數據顯示,塔每年冬天缺電量約為40億千瓦時,塔城市和農村每晝夜只能供電4—7個小時。塔能源公司副總裁阿列克謝·西蘭季耶夫表示,今年冬天,塔將面臨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為改變冬季缺電的局面,塔目前正在積極籌建羅貢水電站,但烏因擔心該水電站建成后會大量用水進而影響自身農業灌溉而堅決反對,致使該水電站遲遲不能建成。
中亞水電紛爭由來已久,水資源問題有可能將引發地區戰爭。冬季已經到來,中亞國家因各自國家利益紛紛退出中亞統一電力系統后,如何調節關于水電資源的矛盾,如果重新建立起一套既符合中亞各國實際情況,又能保障各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的水電體系,有待于中亞國家持續不斷的探討和共同努力。未來一段時間內,圍繞水電資源的爭奪和博弈將成為中亞國家間相互關系的一個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