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在2009年"醞釀重啟"、"重啟"、"再出發"后,電力體制改革(下簡稱"電改")有望再次重啟。
???不過,阻滯八年的電改,除了廠網分離外,其他并無亮色。用國家發改委國有資產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梁的話說就是"容易動的都已經動了。"而且在電價改革、電網主輔分離等多個方面,由于點多面廣,牽涉眾多利益,推進阻力重重,誰都無法給出一個塵埃落定的時間。
廠網分離為8年唯一亮色
???從2002年國務院公布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內俗稱"5號文件")出臺至今,電改已經走過了8年的歷程。在資深電力專家,原電力部計劃司司長吳敬儒看來,電改目前唯一的亮色是廠網分開。這也獲得電力行業的基本認同。
???"廠網分開后,分成了5大發電公司和2大電網集團,形成了比較好的競爭機制。"吳敬儒認為,在發電領域形成了競爭機制,無疑推動著該行業的進步,其中首要的就是電源的建設跟上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電力建設完成投資?7558億元,同比增長19.93%,其中電源投資就占比49.10%,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8970萬千瓦。這樣的增長率大大超過了改革前的水平。
???而且,隨著廠網分離的實現,電廠的造價也得以降低。吳敬儒提供的數據是,改革前,火電廠的平均造價為6000元/千瓦以上,這一數字現在降低為約4000元。電網的造價也有所降低,據他回憶,常州到湖州50萬千瓦160公里線,曾經的造價為162萬(問記者,是162萬元每公里嗎?),而在電改開始后,引入招投標機制后,建設與生產運行分開,同樣的線路造價降到了130萬以下。
???"現在市場經濟下,使得電力建設造價降低、質量提高、速度加快,競爭的開展可以擠垮效益不好的公司。"吳敬儒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價格改革落后
???當前電改三大任務包括電力市場建設、推動電網企業主輔分離和電價改革,而后者被視為在電改一系列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由于一直以來的定價上網,無法引起有效的競爭,電價改革則一直被業內歸屬于落后一類。
???"電價改革的攔路虎在于一些特殊力量,因為控制電價,可以避免CPI的上升。"吳敬儒表示,為了保持物價穩定,電價改革落后于電力改革的需要,也落后于市場經濟的需要。
???2002年改革開始后,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曾經由"一廠(機)一價"的"還本付息電價"改為"經營期電價"以及標桿電價,但這僅僅只是"為實現公平競爭鋪平了道路",并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競爭。
???而在高梁看來,電價機制的理順必須逐步擴大電廠競價上網,推進用電與發電價聯動,允許大戶直接向廠購電(下稱"直購電"),建立公平的銷售電價定價機制,此外還應制定輸配電成本核算與監審辦法、推進輸配電價分離。
???電價改革推進不利,也使得發電企業怨言四起。"計劃電"與"市場煤"的矛盾,在前兩年集中爆發,煤價高漲而又無法向下游傳導,電力企業的盈利與虧損則靠政府的電價調整。
???由此,各界對"煤電聯動"的呼聲越來越高,電價改革也迫在眉睫。而當前電力供需矛盾的緩解,則被視為加快推進電力價格改革的有利時機。?
去年10月,發改委和電監會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出爐,這被視為電改推進的積極信號,并提出了包括推進電直購電試點、實現競價上網等七個重點任務。
???不過,意見中各項任務何時落實和推進并無時間表,電價改革進程的坎坷由此可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電價改革的核心之一是要還原電價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反映成本和供求關系,這就要求要減少乃至取消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問題。
???由于農業用電和居民用電都是低于成本價的,因此電網企業必須靠工業用電和商業用地來對前者進行補貼。所以在沒解決這個問題前,直購電等改革就很難推行到位。
???不過由于區域差別和收入差別,高梁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地區間的不均衡也使得電價改革不能走得太快。
電網主輔分離不能再糾結
???除電價改革外,電網改革也是當前電改的主要內容。
???陸啟洲在上述采訪中甚至還表示,電價改革乃至電力改革的實現,要還原電網企業的自然壟斷屬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取消其市場主體的職能,也要取消其政府的行政職能。"
???但種種跡象表明,陸啟洲的這個方案要實現似乎過于理想,目前僅是電網企業主輔分離都是步履維艱。
???2002年國務院公布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內俗稱"5號文件")就將"主輔分離"列為繼"廠網分開"后的又一重要任務。但八年過去后,此項改革目前仍然停留在方案制定階段,早已遠超當初設定的"要在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的目標。
???在吳敬儒看來,各政府部門對電網改革的思路都不清晰,電網改革亟待推進,"目前電網的管理,比之前更壟斷。"
???直購電無法推進,也使得業內人士將矛頭指向了電網企業。由于直購電的實現就意味著輸配分開,這無疑對電網企業的利益會造成損害。但包括高梁在內的各方人士認為,輸電、配電價格混在一起大鍋飯,并不能真正反映輸、配環節的真實成本,對保持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利。
???伴隨著電網主輔分離的呼聲越來越高。2007年底,由國資委會同兩大電網及相關部委共同操刀的《電網主輔分離改革及電力設計、施工企業一體化重組方案》終于浮出水面,但2008年,由于南方"冰災"對電網的損害,該方案被擱淺。
???由于改革進程緩慢,國家電網對改革是否存有抵觸一直為外界所質疑。
???"我認為目前的重點應該深化電網改革,我堅決贊成主輔分離。"吳敬儒認為,國網公司本身輔業就很多,因此不能再涉及其他行業。而引入競爭機制后,國家電網的職能應縮減,保留調度運行、聯合電網等職能,其下屬5個電網公司也應該相對獨立分開,進行內部核算,這樣可以使各個電網公司提高經濟效益。
???日前有消息顯示,主輔分離的方案正在完善,與上述重組方案大方向一致,即電網主輔分離與四大輔業集團(電力建設集團、水電建設集團、水電建設集團、葛洲壩集團)重組同時進行,該方案有望在2010年推出。
???但如何界定電網的輔業,仍需"糾結"。
???按照此前的主輔分離方案,國家電網應該將原有的非電網資產全部剝離,包括設備制造、電力勘察設計和電力建設公司等。但在冰災過后,兩大電網上書國務院,要求重新界定輔業范圍,將設備企業留在系統內。
???2009年國家電網甚至提出收購電力設備企業平高集團和許繼集團,此舉也招來眾多的批評與質疑。
???"國家電網此舉會引起壟斷,導致設備領域一家獨大,需要緩緩,并聽聽各方的意見。"高梁認為,包括主輔分離在內的電改需理清的問題及平衡的利益,都還太多太多。?
???不過,阻滯八年的電改,除了廠網分離外,其他并無亮色。用國家發改委國有資產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梁的話說就是"容易動的都已經動了。"而且在電價改革、電網主輔分離等多個方面,由于點多面廣,牽涉眾多利益,推進阻力重重,誰都無法給出一個塵埃落定的時間。
廠網分離為8年唯一亮色
???從2002年國務院公布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內俗稱"5號文件")出臺至今,電改已經走過了8年的歷程。在資深電力專家,原電力部計劃司司長吳敬儒看來,電改目前唯一的亮色是廠網分開。這也獲得電力行業的基本認同。
???"廠網分開后,分成了5大發電公司和2大電網集團,形成了比較好的競爭機制。"吳敬儒認為,在發電領域形成了競爭機制,無疑推動著該行業的進步,其中首要的就是電源的建設跟上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電力建設完成投資?7558億元,同比增長19.93%,其中電源投資就占比49.10%,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8970萬千瓦。這樣的增長率大大超過了改革前的水平。
???而且,隨著廠網分離的實現,電廠的造價也得以降低。吳敬儒提供的數據是,改革前,火電廠的平均造價為6000元/千瓦以上,這一數字現在降低為約4000元。電網的造價也有所降低,據他回憶,常州到湖州50萬千瓦160公里線,曾經的造價為162萬(問記者,是162萬元每公里嗎?),而在電改開始后,引入招投標機制后,建設與生產運行分開,同樣的線路造價降到了130萬以下。
???"現在市場經濟下,使得電力建設造價降低、質量提高、速度加快,競爭的開展可以擠垮效益不好的公司。"吳敬儒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價格改革落后
???當前電改三大任務包括電力市場建設、推動電網企業主輔分離和電價改革,而后者被視為在電改一系列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由于一直以來的定價上網,無法引起有效的競爭,電價改革則一直被業內歸屬于落后一類。
???"電價改革的攔路虎在于一些特殊力量,因為控制電價,可以避免CPI的上升。"吳敬儒表示,為了保持物價穩定,電價改革落后于電力改革的需要,也落后于市場經濟的需要。
???2002年改革開始后,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曾經由"一廠(機)一價"的"還本付息電價"改為"經營期電價"以及標桿電價,但這僅僅只是"為實現公平競爭鋪平了道路",并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競爭。
???而在高梁看來,電價機制的理順必須逐步擴大電廠競價上網,推進用電與發電價聯動,允許大戶直接向廠購電(下稱"直購電"),建立公平的銷售電價定價機制,此外還應制定輸配電成本核算與監審辦法、推進輸配電價分離。
???電價改革推進不利,也使得發電企業怨言四起。"計劃電"與"市場煤"的矛盾,在前兩年集中爆發,煤價高漲而又無法向下游傳導,電力企業的盈利與虧損則靠政府的電價調整。
???由此,各界對"煤電聯動"的呼聲越來越高,電價改革也迫在眉睫。而當前電力供需矛盾的緩解,則被視為加快推進電力價格改革的有利時機。?
去年10月,發改委和電監會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出爐,這被視為電改推進的積極信號,并提出了包括推進電直購電試點、實現競價上網等七個重點任務。
???不過,意見中各項任務何時落實和推進并無時間表,電價改革進程的坎坷由此可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電價改革的核心之一是要還原電價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反映成本和供求關系,這就要求要減少乃至取消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問題。
???由于農業用電和居民用電都是低于成本價的,因此電網企業必須靠工業用電和商業用地來對前者進行補貼。所以在沒解決這個問題前,直購電等改革就很難推行到位。
???不過由于區域差別和收入差別,高梁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地區間的不均衡也使得電價改革不能走得太快。
電網主輔分離不能再糾結
???除電價改革外,電網改革也是當前電改的主要內容。
???陸啟洲在上述采訪中甚至還表示,電價改革乃至電力改革的實現,要還原電網企業的自然壟斷屬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取消其市場主體的職能,也要取消其政府的行政職能。"
???但種種跡象表明,陸啟洲的這個方案要實現似乎過于理想,目前僅是電網企業主輔分離都是步履維艱。
???2002年國務院公布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內俗稱"5號文件")就將"主輔分離"列為繼"廠網分開"后的又一重要任務。但八年過去后,此項改革目前仍然停留在方案制定階段,早已遠超當初設定的"要在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的目標。
???在吳敬儒看來,各政府部門對電網改革的思路都不清晰,電網改革亟待推進,"目前電網的管理,比之前更壟斷。"
???直購電無法推進,也使得業內人士將矛頭指向了電網企業。由于直購電的實現就意味著輸配分開,這無疑對電網企業的利益會造成損害。但包括高梁在內的各方人士認為,輸電、配電價格混在一起大鍋飯,并不能真正反映輸、配環節的真實成本,對保持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利。
???伴隨著電網主輔分離的呼聲越來越高。2007年底,由國資委會同兩大電網及相關部委共同操刀的《電網主輔分離改革及電力設計、施工企業一體化重組方案》終于浮出水面,但2008年,由于南方"冰災"對電網的損害,該方案被擱淺。
???由于改革進程緩慢,國家電網對改革是否存有抵觸一直為外界所質疑。
???"我認為目前的重點應該深化電網改革,我堅決贊成主輔分離。"吳敬儒認為,國網公司本身輔業就很多,因此不能再涉及其他行業。而引入競爭機制后,國家電網的職能應縮減,保留調度運行、聯合電網等職能,其下屬5個電網公司也應該相對獨立分開,進行內部核算,這樣可以使各個電網公司提高經濟效益。
???日前有消息顯示,主輔分離的方案正在完善,與上述重組方案大方向一致,即電網主輔分離與四大輔業集團(電力建設集團、水電建設集團、水電建設集團、葛洲壩集團)重組同時進行,該方案有望在2010年推出。
???但如何界定電網的輔業,仍需"糾結"。
???按照此前的主輔分離方案,國家電網應該將原有的非電網資產全部剝離,包括設備制造、電力勘察設計和電力建設公司等。但在冰災過后,兩大電網上書國務院,要求重新界定輔業范圍,將設備企業留在系統內。
???2009年國家電網甚至提出收購電力設備企業平高集團和許繼集團,此舉也招來眾多的批評與質疑。
???"國家電網此舉會引起壟斷,導致設備領域一家獨大,需要緩緩,并聽聽各方的意見。"高梁認為,包括主輔分離在內的電改需理清的問題及平衡的利益,都還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