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四季度,蕪湖供電公司要對10.2萬只智能電表進行逐一校檢,以確保該市智能電表的更換工作順利進行。
“正常情況下,一年最多能校檢5萬只表。”負責這一工作的計量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符廣芹告訴記者,這意味著他們每個星期要完成1萬只表的校檢工作。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疊加條件下,計量中心黨支部提出“停人不停臺”的工作要求:人可以停下來休息,校表臺面不能不運轉。同時,號召廣大黨員沖在最前,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符書記,幫我準備個墊子,晚上我就在這兒睡了。”明年8月就要退休的老黨員黃德明還主動向組織上“請戰”,在崗位上發揮余熱。
一名老黨員的一句樸實的話,激發著年輕黨員斗志,更給普通職工以信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計量中心,還有很多個“黃德明”式的黨員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舍小家為大家,踐行著入黨宣誓時的承諾。
“工期再緊,任務再重,校表的質量一點不能馬虎。”計量中心黨支部在一次支委會上達成共識:校表事情雖小,但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用電計量。一旦不合格的電表流入居民家中,不僅影響供電人的形象,也會失去用戶的信任。
為此,計量中心黨支部將質量放在首位,反復強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證。
計量員工參加青春光明行活動
此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計量中心黨支部帶領黨員、職工,摸索改進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徑:積極尋找新的檢定方式,對傳統的工作工藝進行改良創新。
在計量相關的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該中心重新設計了新的合格證模板,選用新型封印代替了傳統封印……一系列的舉措,大大縮短了檢定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5+2”,“白加黑”;242天,5808小時……經過全體人員的不懈努力,計量中心不僅按時完成了任務,而且做到了保質保量。沒有一只不合格的電表流入市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蕪湖供電公司智能電表的日檢定量居全省首位,周檢定量創10000只以上記錄,成為安徽省電力公司采集系統建設隊伍的領頭羊。
“截止目前,我們已累計更換電表101605只,新裝電表24269只”,符廣芹欣慰地告訴記者,這125874只電表運行至今,沒有一只因質量問題接到用戶投訴。
細致的工作不僅贏得了用戶的贊揚聲,也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與支持。在該市智能電表更換推進過程中,受到了當地群眾的配合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