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無論中國電力企業是否有幸成為這場風暴中的諾亞方舟,電力信息化都應以如何協助企業苦練內功、增強企業預測風險能力、強化企業機體素質、提升企業競爭實力作為自己的終極使命,在所有危險或者機遇到來的時候,才能協助企業在業務鏈和產業鏈的博弈中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或者在競爭中獨占鰲頭。
故而,如何作為才能在協助企業度過難關的同時提升企業從生產到管理的整體實力及抗風險素質,也許是電力信息化在2009即將到來之際面臨的首要命題和嚴峻挑戰。然而,挑戰從來與機遇并存。換一種說法,危機即轉機。也許這一重重危機恰好相反地為電力信息化帶來了新的巨大機遇,且機遇大于挑戰。
那么,電力信息化的新機遇是什么?
一是對于企業內部而言。即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化與電力企業整個業務鏈的融合,發揮信息技術的創新作用與倍增效應,改造提升電力生產能力、企業管理素質、風險管理能力、企業文化建設、評估與標準建設水平,降低成本,優化流程,提高效益,增強安全可靠性,預測風險,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電力,提高戰略決策水平,加強集團管控,通過對制度基礎、經營資源、技術狀況和組織能力的改善和優化來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有力地支持集團化、多業務的管理,為企業更快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和動力,推進數字電力與信息化企業的建設進程,推動信息時代的電力變革,為將電力企業建設成為新型工業文明與現代企業文化相融合的國際一流企業在進程中發揮應有的價值。
二是對于整個中國電力產業鏈而言。即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化與整個中國電力產業鏈各環節的融合,推動企業與以發、輸、配、售等環節為核心及外延的勘測設計、設備制造、咨詢服務等共同構建的整個產業鏈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充分發揮電力工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用,加快電力產業結構升級,為產業間的協調、綜合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從而更加有力地支持集團化、多業務的管理,促進電力企業進行更廣義概念的產業鏈群之間的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從而真正提高集團的競爭實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危機非一朝一夕而形成,電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或信息化水平亦非一口氣呵成。結合電力企業自身發展形勢與經營模式,將機遇變為未來經濟價值方是電力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如果電力信息化能夠在此過程中協助電力企業摒棄原有粗放型經營模式,實現精細化管理,加強集團管控能力,形成良性資金鏈,讓電力企業能夠始終站在整個產業鏈的中上層,保證企業生命力,那么,2009,無疑可能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電力信息化機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