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電價終于塵埃落定。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稱,今年上半年將推出居民階梯電價。按照預定方案,80%的居民家庭電價保持穩定,困難群體可享受一定的免費電量。高于地區平均水平一定幅度的二、三檔電力消費要多繳費,第二檔每度電提價5分錢左右,第三檔每度電調高2毛錢左右。這意味著城市居民年內即將面臨用電越多價格越貴的現實。
可調整居民用電行為
階梯電價是指將現行單一形式的居民電價,改為按照用戶消費的電量分段定價,用電價格隨用電量增加呈階梯狀逐級遞增的一種電價機制。
據介紹,近年來發電企業生產運營壓力增大,由于電煤價格快速上漲,火力發電企業成本水漲船高,購煤發電能力受到較大限制,加之南方部分省份水電發電量下滑,加劇了電價上漲的壓力。
業內人士稱,借推行階梯電價政策適當調整電價,對抑制部分用戶不合理電力需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緩解發電企業運營壓力,有積極作用。實行居民階梯電價可以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引導用戶特別是用電量多的居民用戶調整用電行為,促進節約用電。
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執行階梯電價后,電網企業增加的收入,將主要用于電表改造,彌補節能減排及燃料成本上漲等因素造成的購電成本增支。
電價真正市場化還很難
“實施階梯電價屬于國家政策性調控手段,是構建合理電價體系的必然,也是國家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方向。”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韓學山說。
相關專家表示,現在正使用的居民電價收費制度,不合理性已逐漸凸顯。例如,工業用電補貼政策的后果是,用電量越多的用戶,享受的補貼越多,非常不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電價真正走向市場化還很難,只能通過國家政策調控來合理分配電力資源。”韓學山說,“階梯電價是電力體制改革的一部分,盡管有利于構建合理電價機制,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大的操作難題,比如各檔劃分多少合適等。”
“電價制定涉及面廣,一直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這其中存在城鄉居民、企業、商業之間的交叉補貼,過度的交叉補貼也會產生一定的問題,所以實施階梯電價或許會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突破口,因為相對而言它更具可行性,也比較容易被老百姓接受。”韓學山說。
中信建投投資顧問王博說,特別是在煤價高企的情況下,實行階梯電價,有利于發電企業合理轉嫁成本壓力,解決電價倒掛的局面,緩解發電企業經營困難,像大唐、華能、華電和國電這些大型發電央企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緩解結構性的“電荒”。
分時電價更具合理性
“電價制定要堅持補貼成本、合理利潤和適度發展三項原則。”韓學山說,“實行階梯電價后,大部分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和生活困難家庭的電費支出不會上漲,基本保持不變。總體上說,受階梯電價影響較大的還是城市居民,農村居民用電少,基本都在第一階梯。”
據統計分析,目前中國居民消費的電量只占社會總用電量的12%,其中5%高收入家庭的用電量占到居民用電量的24%,10%高用電量家庭消費了33%的居民用電。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實施階梯電價政策主要旨在鼓勵居民節約用電,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峰谷分時電價更具合理性,促使城鄉居民調整用電習慣,在用電高峰時少用電,在用電低谷時多用電,削峰填谷,從整體上維持電網的健康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