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區電力服務有了“紅馬甲”(體驗·轉型中國基層影像)
本報記者 靳 博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4日 23 版)
電力社區經理義務幫助老人更換燈泡。
上門了解用電情況。
在服務點解答用電問題。
又是周四,國網天津城西供電公司南開營業廳負責人高樹強跟往常一樣,脫下西裝工服換上紅馬甲,來到天津市向陽路街昔陽里社區服務站的電力服務窗口,小區公示欄里貼著他的手機號碼和照片。“除了營業廳的工作,我還是這片兒的社區經理。”老高告訴記者,自己負責的片區有5個社區、1萬多戶。“今兒要做三件事:給還沒裝智能電表的居民做好說明解釋工作、去自己聯系照顧的四家孤老戶和空巢老人家里看看有嘛需要幫忙的,順道在便民點收取電費。”
“高師傅這社區經理干得實在,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社區負責人王月華大姐說,“今年夏天,我們社區服務中心食堂開業前一天,原先設計的電路容量不夠,經常跳閘,我半夜12點給老高去的電話,第二天老高就協調同事過來維修了。”感受更直接的是配備社區經理的小區居民,家里出了用電故障,社區經理第一時間上門。“社區經理幫我們解決問題,少跑營業廳確實方便。”一位來買電的大娘說。
“過去電力服務只管到‘電表以下’,電路進了小區就是物業和開發商的管理范疇,但這‘最后一公里’也是和老百姓最密切相關、最容易出現小問題的環節。”社區經理的出現,為解決好這類問題奠定了基礎。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葛正翔坦言,社區經理的設立打通了服務群眾用電“最后一公里”,居民在用電方面遇到困難,一個電話就能實現“一對一”的貼心服務。
天津電力在全國首創“電力社區經理”服務方式以來,組建了499支社區經理團隊,今年深入1000多個社區和村落現場服務、對口幫扶弱勢群體。“擔當社區經理的共產黨員,都是利用8小時以外的個人時間來兼職服務,全天候聯系所服務社區。” 城西供電公司負責人說。現在,天津全市16個區縣的大型社區全部配備了社區經理,通過上門服務、電話服務等方式,主動了解居民的意見與建議,全程跟蹤、督辦居民用電問題處理進度,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