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電網建設滯后“電”走投資者
“這里原來都是歪歪斜斜的電線桿,電表處的接線一團亂麻,就像密集的蜘蛛網,不少導線還裸露著,稍有刮風下雨就跳閘停電。”旺灣村村支書朱良才向筆者介紹。而現在,出現在眼前的卻是漂亮、規整的三相四線和井然有序的電表箱。
“煮飯半生熟,電燈像鬼火,電視影重重”,是旺灣村村民過去經常調侃的話題。電能質量差、供電可靠性低,讓旺灣的村民可吃了不少苦頭,不僅一些大功率的家用電器,如空調、冰箱、電磁爐等,成為家里的擺設品,甚至不少有意返鄉投資的鄉賢也被“電”走了。
生江供電所老所長梁永生告訴筆者,農改之前,由于資金匱乏,旺灣村緊靠一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供電,供電半徑長達1.5公里,臺區布點少、供電范圍大、配變容量低,是旺灣村電壓低的主要原因。而隨著農村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走進村民家里,電壓低的問題日益突顯,村民反映強烈。
現在:全面解決農村用電“卡脖子”問題
為了解決農村用電質量差、供電可靠性低的問題,云浮供電局在上級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農網升級改造的步伐。近三年來,該局在云浮市農村地區累計新建或改造配變2404個,架設10千伏線路798千米、低壓線路19735千米,新增配變容量39萬千伏安,全面解決農網“應改未改”和用電“卡脖子”問題,惠及農村人口近百萬,為全市農村經濟繁榮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堅強電網的保障下和農村經濟的強勁帶動下,云浮市居民用電量在今年同比增長了15.58%。
目前,旺灣村新增了一臺100萬千伏安的配變,供電半徑由原來的1.5公里縮短為0.5公里,線徑由原來的35毫米變成120毫米,原來的老舊線路也被換成新的,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大大提高了。村民家里的冰箱、電磁爐、電視等電器也可毫無顧忌地開足馬力運行。“以前晚上的光管時暗時明,晃得眼睛都花了,買回來的電磁爐一用就跳閘。現在可好了,什么電器只要插上插座,立刻就動起來,再也沒有以前的煩惱了。”村民黃大姐笑得合不攏口。
影響: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在羅定市素龍鎮沙步村,村支書陳崇錦介紹,由于農網升級改造的完成,村里的用電需求被全部釋放出來了。“以前是想用電用不了,農改后全都能用上電了。”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沙步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空調、冰箱、電磁爐等家用電器,有的一個家庭甚至有幾臺空調。村民炒菜、燒水全用電了,再也沒有人去割草了。因為用電不再受限,村里一些閑散的勞動力和返鄉人員也陸續在村里開設了蠟燭廠、電子廠、服裝廠等小作坊,用電量大幅提高。據統計,沙步村今年的用電量同比增長了40%。“改造后,不僅‘蜘蛛網’不見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進,而且村里的經濟也有起色了,村民非常高興、滿意。”陳崇錦說。
信令村村民陳達華也在村里開了個石灰油廠,以前由于電壓偏低,根本沒法正常生產,只能自己買柴油發電斷斷續續生產。自從供電局完成農網改造后,生產正常了,產量也由每月50噸提高到每月120噸,收入較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二。“都是托農改的福啊。”陳達華笑呵呵地說。
“今年農網項目升級改造完成后,大大改善了全市農村的電網架構,提高了農村的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而且改造后的臺區預留了充足的容量,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云浮供電局表示,明年將繼續加大電網建設力度,力爭在2016年年底基本解決居民用戶電壓低的問題,讓電網建設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為云浮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展保駕護航。撰文:楊述杰 陳清浩